太监走进殿内,目光扫过软榻上的太后遗体,只匆匆看了一眼,就皱着眉别开视线, 死人的模样总让他心里发怵。

“棺木已经在院子里了,你让人抬进来吧。” 他说着,又叮嘱道,“皇上说了,棺木要用金丝楠木的,务必让太后走得风光。”

“皇上孝顺,太后在天之灵知道了也会欣慰的。” 张嬷嬷躬身送太监出门,等殿门再次合上,才长长松了口气,快步走到榻边,对着榻下的暗格轻声道:“太后,外面安全了,等棺木抬进来,把遗体装进去,您再从密道走。”

没过多久,金丝楠木棺抬进了殿内,棺身雕着缠枝莲纹,刷着亮漆,确实气派。

工匠们盖棺时,张嬷嬷故意站在棺前挡住视线,嘴里还念念有词:“太后您慢走,老奴随后就来送您……”

等棺盖钉好,工匠们抬着棺木去外殿候着,张嬷嬷才立刻掀开榻下的暗格,扶着太后出来。

太后的脸色比刚才好了些,能自己扶着墙慢慢走。“密道入口还在桂树下?”

她轻声问,目光扫过殿内 ,这里曾是她和先皇休憩的地方,如今却成了逃离的牢笼,心里满是唏嘘。

“是,暗卫已经在密道里等着了,马车就在东侧竹林外。” 张嬷嬷扶着太后走向殿门,又回头看了一眼那口金丝楠木棺,眼底闪过一丝冷意 ,这口棺,终究是明德帝为自己准备的,“太后,我们走。”

两人悄悄溜出殿门,借着庭院里的桂树遮挡,快速走到西侧角门附近的桂树下。

张嬷嬷转动石凳的右侧凳腿,密道入口缓缓打开,里面传来暗卫的声音:“嬷嬷,太后,快进来,外面的守卫都被棺木的动静引去前院了。”

张嬷嬷扶着太后钻进密道,暗卫立刻将石凳归位。密道里点着火把,照亮了通往东侧竹林的路,太后走在里面,指尖摸着潮湿的墙壁,忽然想起先皇曾说 密道是为应急准备,但愿永远用不上,如今却成了她的逃生路,不由得叹了口气:“先皇若泉下有知,定会怪哀家没护好南黎,没管好那个逆子。”

“娘娘别自责,您已经做得很好了。” 张嬷嬷扶着她加快脚步,“王爷还在外面等着您,小公主也在。”

密道的尽头传来微弱的光亮,是暗卫掀开了出口的石板。外面的空气清新,带着竹林的清香,一辆黑色的马车停在不远处,车夫正是沈清晏安排的暗卫。

“太后,马车备好了,我们快走吧!” 暗卫躬身行礼,扶着太后上了马车。

张嬷嬷最后看了一眼密道出口,确认没有留下痕迹,才钻进马车。

马车缓缓驶离竹林,朝着城外的别院而去,而留在原处的金丝楠木棺,还在等着日后发丧,风光大葬。

第232章 先皇遗诏

马车在夜色里碾过青石板路,车轮声被刻意放轻,却仍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太后靠在软垫上,指尖轻轻摩挲着衣襟里的平安符 ,那是岁岁塞给她的,此刻触着掌心,竟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张嬷嬷,辛苦你了!” 她声音依旧虚弱。

张嬷嬷正借着车帘缝隙观察路况,闻言连忙回头,声音放得极柔:“太后这是什么话,王爷做事周全,一切都安排好的,奴婢只是做该做的事儿而已,何来辛苦。”

忽然,前方传来马蹄声,伴随着暗卫的喝问:“停下!深夜行车,可有路引?”

张嬷嬷心里一紧,连忙对车夫使了个眼色 ,车夫是沈清晏的暗卫,早已熟记应对之策。

只见车夫缓缓勒住马,从怀中掏出一块刻着 “信王府” 字样的木牌,声音平稳无波:“奉信王之命,送人出城。”

暗卫骑马走近,灯笼光扫过木牌,又往车厢里瞥了一眼,张嬷嬷早已放下车帘,只露出一角素色衣袖。

“信王府的人?” 暗卫语气带着几分警惕,却也没多为难 , 皇上虽下令盯紧誉王府,却没说盯着信王府。

他勒转马头,挥了挥手:“走吧,别耽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