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这点艾草够编不少香囊了。”

沈岁岁摇摇头,把帕子搭在手腕上,又朝另一丛长势旺盛的艾草走去:“多采些才够呀!南边村落的孩子多,我想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香囊。”

她转头看向穆太医,眼睛亮晶晶的,“穆太医,您说要是在香囊里再加点晒干的薄荷,是不是既能防瘴气,又能让孩子闻着不觉得闷?”

穆太医笑着点头,走上前帮她扶起歪倒的艾草捆:“郡主说得极是!薄荷清冽,加在里面不仅能提神,还能让香囊的香气更持久,孩子们肯定更喜欢。”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咱们还可以教百姓把剩下的薄荷叶子泡在水里,给孩子擦手擦脸,既能防蚊虫,又能祛暑气。”

“太好了!” 沈岁岁立刻把这个主意记在心里,还特意捡起一片薄荷叶子,小心地夹进随身的小本子里,“我要把这个记下来,到了村落就教百姓做!”

沈清晏站在马车边,看着女儿和穆太医凑在一起商量的模样,眼底满是暖意。

他转头对随行的医徒说:“你们也跟着学学编香囊,到了村落,不仅要教百姓煮汤药,还要把编香囊的法子也教给他们,这法子简单,百姓自己在家就能做,比天天烧药烟更方便。”

医徒们连忙应下,围到沈岁岁身边,跟着她学编香囊。

沈岁岁耐心地教他们绕线、打结,还不忘提醒:“编的时候要松一点,这样艾草的香气才能散出来;边缘要系紧,不然艾草会掉出来。”

不多时,十捆艾草就装满了马车。沈岁岁坐在车里,继续和医徒们编香囊,穆太医则在一旁整理药材清单,时不时和沈清晏讨论防疫的细节。车厢里,艾草的清香混着棉线的气息,还有众人的笑声,驱散了旅途的枯燥。

“爹爹,你看这个!” 沈岁岁举起一个刚编好的香囊,上面还系着一个小小的银铃,“我让护卫帮我找的小铃铛,孩子一跑就响,既能防瘴气,还能让爹娘知道孩子在哪儿,多好呀!”

沈清晏接过香囊,轻轻晃了晃,银铃发出清脆的声响,和艾草的清香相得益彰。他笑着点头:“岁岁想得真周全!咱们到了下一个城镇,再多买些小铃铛和彩色棉线,编些好看的香囊,让百姓们不仅能用,还能喜欢。”

车队继续前行,车轮碾过路面的声响,伴着车厢里的银铃声和笑声,朝着边关的方向驶去。

穆太医看着小姑娘眼里的光,悄悄对沈清晏说:“王爷,郡主这般心怀百姓,又有这般巧思,将来定能成大事。有她在,咱们这次边关防疫,定能成功。”

沈清晏勾了勾唇,他一早就知道,有这小丫头,就不可能不成。

只是这次出来,他也有别的原因。

穆太医见他望着窗外出神,轻声问道:“王爷可是在担心边关的流寇?”

沈清晏回过神,将香囊放在窗边的小几上,指尖轻轻摩挲着香囊边缘的红绳:“流寇只是其一,更怕的是有人借着瘟疫和流寇作乱,搅乱边关局势。”

穆太医面露难色,若只是瘟疫的事儿,他还能榜上忙,但这事儿他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沈清晏轻轻摇了摇头,语气缓和下来:“穆太医不必忧心,这并非你的职责。你只需专心照料病患、教百姓防疫,便是帮了大忙。至于那些暗处的算计,我自有应对之法。”

穆太医松了口气,却仍有些不安:“可王爷身边人手有限,既要护郡主安全,又要防流寇,会不会太冒险了?不如…… 让暗卫先传信回京,让信王爷再派些人手过来?”

“不可。” 沈清晏微微蹙眉,指尖依旧摩挲着香囊的红绳,“五哥刚病愈,若是贸然调人手,定会引起猜忌。眼下咱们越是低调,越是安全。”

穆太医恍然大悟,这才明白沈清晏的顾虑 ,原来背后还藏着这么多朝堂算计。

他叹了口气,不再提调人的事,只道:“那王爷一定要多加小心,下官会尽快教百姓防疫,让您能少分些心在瘟疫上。

“有劳穆太医了。” 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