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我不知道。”孟朗笑着道,“娘,我去读书了。”

……

明德帝一连悬赏几天,都没有人来领赏,这事儿已经传遍了街头巷尾。

京城的晨光刚漫过街角,茶馆酒肆里就挤满了议论 “悬赏寻作者” 的百姓。

说书先生敲着醒木,声音洪亮:“诸位看官可知?皇上悬赏百两黄金、七品官职,寻那本农桑册子的作者,可这都好几日了,愣是没人来领赏!”

底下立刻有人接话:“依我看啊,哪是人不想领赏,这分明是神仙下凡,特意来帮咱们百姓的!你想啊,那册子上的法子多管用 ,温水浸种芽出得齐,草药粉拌种虫不咬,这都是咱们老辈人想破头都想不出的招,不是神仙传的还能是啥?”

这话一出,满座都附和起来。

卖菜的老农放下担子,凑过来点头:“可不是嘛!我家小子照着册子试种了半亩小麦,才几天啊,芽就比普通种子壮实一半!这要是凡人能想出来的,早拿着赏钱当官去了,哪会藏着掖着?”

连茶馆老板都端着茶壶过来搭话:“我听我那乡下的堂弟说,现在各村都在学这法子,连里正都让人把册子抄在村口的石碑上,让大伙照着学。要说这作者,定是不想图名图利,就想让咱们百姓多收粮食!”

议论声顺着街道飘远,传到了李暮云的书肆里。

伙计一边整理册子,一边跟李暮云笑道:“老板,您听听,现在都传册子是神仙写的呢!”

李暮云笑着摇头,手里的账本却没停:“神仙不神仙的不重要,只要百姓觉得法子管用,能多收粮食,比啥都强。”

她抬头看向窗外,见几个老农正围着书肆门口的告示讨论,眼里满是踏实的笑意 ,比起悬赏和作者是谁,百姓更在意的,从来都是法子好不好用,能不能多赚钱。

第177章 怎么就不能是我呢!

明德帝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赏赐,他也是想要见见这个高人。

于是,他把几个兄弟都召到了御书房。

“六弟,你一向不循规蹈矩,倒是跟这个作者有些相似,你说说,他是如何想的?”明德帝问道:“若是他为了百姓,那朕许以高官厚禄,不是更能够为百姓做事?”

沈清晏挑了挑眉,“皇兄,您不觉得这书是我写的吗?”

梁王和信王嗤笑了一声。

明德帝也忍不住笑着道:“你能把五谷分的清楚就不错了,至于这书……不是皇兄瞧不起你,没有个几十年的种地的经验,是根本写不出来的。”

所以,他从未怀疑过京城中这些官员们。

其实,沈清晏也有同样疑问,沈岁岁之前就算过的凄惨,也才几岁,更没有种地的经验,却能够写出这样的册子来。

不过眼下不是思考这个的时候,先蒙混过关了再说。

御书房内的鎏金铜炉飘着淡淡檀香,明德帝的笑声刚落,沈清晏便故作夸张地抬手捂胸,语气带着几分委屈:“皇兄这话可太伤人了!臣弟虽分不清小麦和韭菜,但也听府里的老仆说过农桑事,怎么就不能偷师写本册子了?”

这话逗得梁王和信王笑得更欢,信王拍着沈清晏的肩膀打趣:“六弟,你别逞能了!上次去城郊农庄,你把豆苗认成杂草,差点让人拔了,现在还想冒充农桑高人?”

明德帝也被逗得摇头失笑,指尖点了点沈清晏:“你啊,还是老老实实管你的誉王府吧。这册子上的门道,全是实打实的田间经验,没有几十年弯腰种地的功夫,根本摸不透。”

沈清晏顺着话头松了口气,嘴上却依旧不服地嘟囔:“说不定是人家天赋异禀,一看就会呢?”

他心里却暗自庆幸 ,明德帝和兄弟们都认定作者是老农夫,绝不会想到是岁岁这个小姑娘,更不会往誉王府身上联想。

议事间,明德帝又提起想见作者的初衷:“朕不是非要赏他官爵,是想问问他还有没有别的农桑法子。现在国库空虚,若是能多些增产的门道,百姓日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