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 沈清晏嘴角露出温和的笑,把医书还给女儿,“你这孩子,总是能从书里找出有用的东西,只是以后做这些事,记得跟爹爹说一声,也好让爹爹帮你多留意些,别出岔子。”

他嘴上说着叮嘱的话,眼底却满是包容 。

就算小丫头的理由有几分模糊,他也愿意相信,毕竟女儿做的都是帮百姓的好事,从未有过半分私心。

沈岁岁接过医书,心里松了口气,笑着点头:“知道啦爹爹,以后不管做什么,都先跟您商量。对了爹爹,我还让人把催芽指南印了些, 拿到李姑姑的书肆去卖呢,这样更多的人都知道这个办法了,不过我没说是我的主意。”

沈清晏闻言,眼里闪过一丝赞许:“你考虑得很周全,虽然百姓无法念着你的好,但也能避免招来祸患。”

沈岁岁笑意盈盈地接着说道:“我想着,要是让人知道这法子是我一个小姑娘琢磨出来的,难免有人说闲话,要么说我‘哗众取宠’,要么又要拿我跟别家贵女比来比去。倒不如让大家只记着有个好用的催芽法子,安安稳稳帮百姓种好地,是谁想出来的并不重要。”

沈清晏闻言,放下手中的玉筷,目光落在女儿带着笑意的眉眼上,眼底的赞许又深了几分。

他语气里满是欣慰:“你能想这么周全,爹爹很放心。”

他顿了顿,想起之前在朝堂上,有大臣借着西北民生的由头暗指誉王府笼络民心,心里不由得庆幸女儿的谨慎。

若是此刻传出这法子是岁岁想出来 的说法,指不定又会被人拿来做文章,给女儿、给誉王府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沈岁岁咬了口软糯的南瓜,点头应道:“我也是听爹爹之前说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想着藏起名字的。而且李姑姑的书肆本就受百姓喜欢,把书放在那里,大家也更容易相信,不会觉得是哪个贵人随便编的法子糊弄人。”

“说得好。” 沈清晏忍不住笑了,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你这步棋走得妙。”

两人说着话,早膳的氛围愈发温馨。沈岁岁又想起暗卫送药粉去西北的事,连忙补充:“爹爹,我还让暗卫带了些药粉去西北,跟乡老们说这是从京里书肆淘来的方子配的草药粉,让他们先在小范围试种,没问题了再推广。您放心,我没提任何跟誉王府有关的事。”

沈清晏这才彻底放下心来,他知道女儿做事向来有分寸,却还是忍不住叮嘱:“西北那边不比京城,民情复杂,让暗卫多盯着些,若是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及时传信回来,爹爹在朝堂上也能帮着协调。别光顾着帮百姓,忘了自己的安全。”

“知道啦爹爹!” 沈岁岁脆生生应着,心里满是暖意。

她知道,父亲嘴上说着放心,心里却总记挂着她的安危。

而她能做的,就是把每一件事都考虑周全,既不辜负父亲的信任,也不辜负百姓的期待。

早膳过后,沈清晏起身准备上朝,临走前还特意叮嘱管家:“去书肆那边看看,若是指南卖得好,再添印些送过去,就说是书肆老板觉得实用,特意加印的,别露任何破绽。”

几日手,沈清晏上朝时,恰好遇到户部侍郎。

两人同行时,沈清晏状似无意地提起:“听闻最近京里有家书肆在卖一本农桑册子,说能提高种子发芽率,侍郎大人可有耳闻?”

户部侍郎愣了愣,随即点头:“确有此事,昨日还有下属跟我提过,说那册子上的法子看着实在,不像虚头巴脑的东西。我正打算让人买来瞧瞧,若可行,让农户们试试。”

沈清晏心里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若是真管用,倒也是百姓的福气。只是那册子不知是谁编的,没留名字,倒少了几分争议,也省得有人说三道四。”

户部侍郎深以为然:“王爷说得是!这种实在法子,就该安安静静帮百姓,若是挂了哪个贵人的名头,反而容易让人猜忌。”

很快,李暮云的书肆来买册子的人便络绎不绝,也有人跟她多方打探,到底那书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