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秦氏愣了一下:“吴尚书家的三公子?听说那孩子自幼聪慧,十五岁就中了举人,性子沉稳,从不参与朝堂纷争,倒是个好孩子。”

“不止如此。” 老爷子补充道,“吴尚书是个老狐狸,看似中立,实则跟靖王不对付。去年靖王想把自己的门生塞进兵部,就是被吴尚书顶回去的。若华嫁过去,吴家定会护着她,靖王想动歪心思,也得掂量掂量。”

盛若华听得发懵,吴砚?她没有任何印象。

“他…… 他会骑马吗?” 盛若华憋了半天,冒出这么一句。

在她看来,不会骑马的男人,总少了点英气。

盛老爷子被她逗笑了:“读书人家的孩子,骑马射箭自然比不过你,但听说他剑法不错,有股子韧劲。再说了,咱们要的是他的家世和人品,又不是让他上战场。”

盛秦氏也觉得合适:“吴公子知书达理,性子温和,正好能跟若华互补。最重要的是,吴家跟靖王府是死对头,绝不可能帮着外人欺负若华。”

盛若华低头抠着鞭子上的穗子,脸颊还是红的:“可…… 可我跟他都不熟啊。”

“不熟可以慢慢熟悉。” 老爷子摆了摆手,“这事我来安排。明日,不,我现在就去拜访吴尚书,探探他的意思。若是他也有意,就先把婚事定下来,对外只说是两家长辈早就看好的,此事别说了漏嘴,否则吴家也要被牵扯进来。”

他看向盛若华,眼神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若华,这不是儿戏。”

盛若华看着太爷爷和母亲担忧的眼神,心里明白他们是为了自己好。

她咬了咬唇,用力点头:“我听太爷爷的。”

反正不管嫁给谁,都比嫁给沈光礼那个黑心肝强。

吴砚的话,太爷爷都说好,那怎么也比沈广利强。

盛秦氏松了口气,连忙起身:“我这就去准备些礼物,若是不成……爷爷也不必为难。”

盛老爷子摆了摆手,往门外走,“我这就去,早去早回,这家不行,再选一家,总归不能让丫头真的嫁到那吃人的地方去。”

盛秦氏连忙让人备车,又亲自去库房挑了两匹从边关送来的上等狼皮,还有盛将军在战场上缴获的一把镶嵌宝石的弯刀,都是既有分量又不显得刻意的物件。

盛若华站在廊下,看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

她低头看着自己磨出薄茧的手心,又摸了摸腰间的鞭子,忽然觉得有些茫然。

“娘,吴砚…… 真的像太爷爷说的那么好吗?” 她小声问道。

盛秦氏走过来,替她理了理额前的碎发:“好不好,总要相处了才知道。但娘能保证,他绝不会像沈光礼那样算计你,算计盛家。这就够了,不是吗?你在襁褓里的时候,他还抱过你,不过这么多年了,也知道他还记不记得你!”

盛若华点了点头,心里稍微安定了些。是啊,只要不是沈光礼,只要是个好人,就够了。

她总不能让盛家因为自己而被牵制着,那她可真的成了罪人了。

半个时辰后,盛老爷子的马车停在了吴府门前。

吴尚书听闻老将军到访,亲自迎了出来,两人在书房分宾主坐下,屏退了下人。

“老将军今日大驾光临,可是有要事?” 吴尚书端起茶盏,笑着问道。

盛老爷子也不绕弯子,直接道:“无事不登三宝殿。我今日来,是想跟吴尚书攀门亲事。”

吴尚书愣了一下,随即了然地笑了:“老将军是说…… 若华丫头?”

“正是。” 盛老爷子点头,“我瞧你家三小子吴砚不错,沉稳正直,跟若华那丫头正好互补。若是吴家有意,咱们就结个秦晋之好,往后互相照应,如何?”

吴尚书心眼多,此事这么着急,定然是出了什么问题。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翩翩少年朗走了进来,他刚刚在外面恰好听到了盛老爷子的话,“盛爷爷,这是若华妹妹的意思还是……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