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回宫复命
来的路上,信王一心记挂着灾民,所以都是快马加鞭的,倒是不觉得路途漫长,本以为回去会很乏味,却不想因为多了沈岁岁,一路上笑声不断。
他们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年根底下了。
兄弟二人身负皇命,自然是要先进宫然后才能回家,沈岁岁自然也是要跟着沈清晏一起的。
马车刚停在宫门外,就见内侍监的总管候在雪地里,见了沈清晏一行,忙不迭地行礼:“二位王爷,圣上等您好些时候了。”
沈清晏点了点头,他将沈岁岁往身后护了护。
进了宫门,红墙映着残雪,廊下挂着的红灯笼被风吹得摇晃,倒添了几分年节的暖意。
可沈清晏知道,这暖意底下,藏着多少淬了冰的眼睛。
暖阁里地龙烧得正旺,明德帝穿着明黄色常服,正对着赈灾名册出神。
见他们进来,抬了抬眼,目光先落在沈清晏身上:“西北的事,办得不错。”
“臣弟分内之事。” 沈清晏屈膝行礼。
沈岁岁也跟着规规矩矩磕了个头,小奶音脆生生的:“岁岁给皇伯伯请安。”
明德帝被她逗笑,指了指旁边的锦凳:“起来吧,冻着了吧?来人,给公主上碗热酪。”
他话锋一转,看向沈清晏,“六弟,你在西北处置了几个贪官?”
沈清晏垂眸道:“回皇兄,共处置七人,皆是贪墨赈灾粮款与军饷、致百姓与戍边将士受难,其中以知府周恒仁为首,涉案最巨,按律当斩。”
“按律当斩?” 暖阁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沈清崇带着一身寒气闯进来,身上还沾着雪,“六弟好大的口气!周恒仁乃正三品知府,未经三司会审便定死罪,这是你自己的律,还是南黎的律?”
沈清晏未回头,只对明德帝道:“臣弟在北地查得周恒仁将截留的军饷转至私人钱庄,账目、人证俱全。臣弟斗胆,先斩后奏,实乃无奈,否则难安民心。”
“还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沈清崇道。
沈清晏终于转过身,目光落在沈清崇身上,语气平淡却带着锋芒:“三哥说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账册都在,难道那些账册也是我凭空编出来的?”
他扬手对门外侍卫道:“把周恒仁的账册呈上来。”
侍卫很快捧着一个紫檀木盒进来,打开时,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几本账册,最上面一本摊开,朱砂批注的 “截留军饷三千两” 字样格外刺眼。
明德帝拿起账册翻了几页,指尖在 “戍边营冬衣款” 那页停住,眉头越皱越紧。
沈清崇脸色发白,却仍强撑着:“账册可以伪造!人证也能买通!六弟在西北一手遮天,想做什么做不到?”
“三伯伯,周大人还活着呢。” 沈岁岁捧着热酪,奶音里带着不解,“昨天他还在马车后面哭,说要给皇伯伯磕头认罪呢。”
“什么?不是已经处斩了吗?”沈清崇懵了。
“是想砍了的,但是他非要来京城,说是有话跟皇兄说,我也怕冤枉了他,所以就把人给带回来了。”沈清晏笑着道。
要是不这么说,只怕周恒仁根本就不能平安到了京城。
“六弟,你费心了。”明德帝看向信王,“此事,你也知道?”
信王赶忙摇头,“皇兄,臣弟还真不知道,六弟,你把人藏哪儿了?”
“装在了箱子里,这种败类,哪配放在好地方。”沈清晏道。
“皇兄,您要见见他吗?听听他怎么说?”沈清晏看向沈清崇,挑衅地道。
明德帝还没发话,沈清崇却紧张的不得了。
他以为周恒仁被处置了,才敢来叫嚣,没想到他还活着,那可是个祸根啊。
“这种朝廷的蛀虫,六弟只管处置了便是,何须带到京城来,你乃是南黎的誉王,处置个官员的权利还是有的。”
沈清晏得意地挑眉,“皇兄,臣弟也觉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