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始大队对他们知青比之前要关照些,太重和工分少的体力活就没有派给他们这些女知青。

今天分配三人活是上午负责喂喂鸡鸭等牲口,打扫一下猪圈,下午上山拾些木材。

一到养殖场,苏瑶就撸起袖子拿起扫帚开始扫地。

张红英拿饲料走向喂猪,从兜里掏出半块硬饼,掰碎了喂小猪仔,这是她今早省下的一些早饭。

猪圈里的小猪仔拱着食槽,发出饥饿的哼唧声。

阮瑗向鸡圈走去,心里嘀嘀咕咕:都会挑轻快的活,鸡屎这么多烦死人。

开始一天的劳作!

“苏瑶,你生病这两天工分怎么算?”张红英嘴上说着话,手上活一点没停。

“记分员说了,让我过几天身体好点,去地里多干点活就补上工分。”

大队记分员是支书家的女婿王金龙,也是个老知青。

张红英看向四周,只有阮瑗在打扫鸡圈。

走近苏瑶贴着耳朵边小声说:“昨天夜里郭建和林军好像到隔壁村偷了只鸡,烤着吃了。”

神神秘秘的表情,逗得苏瑶在心里直笑。

“不可能吧,你没看错了。”她表面上还要装着不可置信的样子。

上辈子也发生这件事,只是她不知道是哪个干的。

不关自己的事她从不关心,永远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怕她不信,表明是她听到两人的对话:“我也是昨天起夜时不小心看到的,亲耳听到他俩的嘀咕声。”

“这两个人胆子挺大,不过这粗粮、野菜吃的心里刮的慌。”

知青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纪、都是食欲旺盛的时候,半个月见不到一点荤腥的日子确实难受。

这种日复一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知青们都看不到尽头,早已没有当初下乡时澎湃的激情。

他们这些都是城里的孩子,当时也是一腔热忱的想要参加农村建设,现实击碎了他们的梦想。

甚至有的知青为了吃一口饱饭,无奈就在村里嫁人、结婚。

苏瑶想着还要两三年才开始陆续返乡。

大家还得熬着!

晚上她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写了封信,让弟弟苏湛尽快寄来高中的数学、物化课本和自己的课堂笔记。

下个月请两天假回去整理其它课本,时间紧迫不能浪费。

翌日中午,下工后十几个知青们三三两两的向食堂走去。

除了已经结婚成家的,其他知青全部在知青集体食堂吃饭,大家轮流排班烧饭。

阮瑗左右拐着苏瑶和张红英胳膊,好奇的说:“听说了吗,前两天知青办通知领取寄来包裹。徐组长家里又寄了两大包,他家里到底是干什么,都来两年多还没人知道。”

苏瑶听到她这话,心里门清。

许克超是前年才来插队来的,苏瑶也是后来才知道他是海市的干部子弟。

这个时候下放插队估计也是不得已原因,生产队还是非常照顾他。

前世阮瑗就喜欢他,可惜落花有情流水无意。

阮瑗也是返城回去工作后,才恋爱结婚的,结婚对象还是她们同学。

张红英斜眼看了她一眼,心想从许克超的吃穿住就知道他家条件。

“他家是海市的,看情况肯定条件不错,没看都不住我们知青大院,租的大队长家一间屋子吗?”

他租大队长家一间屋子,房租给多少没人知道,大队长肯定会多关照他一些,还指定他做了知青小组长。

苏瑶插队的吉庆大队是靠近南市附近乡村的生产队,这里的知青也都是南市附近城市安排来的。

上辈子快要返城时苏瑶才知道她的心事,在她几次哀求下才帮她去送信。

作为多年好姐妹,从不多事的她还是去给许克超送信。

被他一口回绝后阮瑗反而记恨上苏瑶,前世一直不理解,她为什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