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他们怨声载道的发牢骚,苏瑶觉得年轻正好。看他们现在这样,睡一觉明早又个个生龙活虎。

阮瑗看着人群中的许克超心疼的说:“不知道,今天男同志干活怎么样,估计要臭几天,像徐知青这样爱干净的要受罪了。”

苏瑶和张红英对视一眼,都没有接她话。

第9章 考察组

忽然传来一声大喊:“快快!今天有鱼汤喝,手慢的就没有汤喝了。”

今天轮到张浦烧饭,知青食堂排班制,轮到烧饭不错的还好,轮到咸淡不分的也就大家集体受着。

张浦在男知青里烧菜算是挺好的,今天鱼汤应该还可以,大家纷纷拥到汤盆前,迫不及待地伸出了碗。

张小虎端起碗,先夸了下摸鱼的林军:“今天大家都要谢谢林军,让我们有鱼汤喝。”

“这鲫鱼汤真鲜!”鲜美的鱼汤入口,赞叹声此起彼伏。

突然有人打趣道:“哎!怎么没有鱼,张浦不会是你偷吃了吧。”

张浦立即反驳,这个他锅背不动:“乱讲什么,就五条鱼,林军一条,带他干活的四个人一人一条。”

“吃鱼得小心,不要被刺卡了。”张强提高嗓门大声说,这话酸味太明显,其他人都捂嘴偷笑。

刘明用脚背踢了一下他:“吃都堵不住你的嘴。”心想有鱼汤喝就该满足了。

张红英嫌弃的看着张强道:“蚂蚁腿也是肉,你就凑合凑合,你没出工没出力,人家吃鱼你喝汤,不对吗?”

她的话刚落下,整个食堂传出震耳笑声。

知青们已经十来天没有沾荤腥,能喝上一碗鱼汤,这顿大家吃的还是心满意足。

两天下来,在生产队齐心协力下,河坝清理得干干净净,初秋的落叶都没有干扰水面的整洁。

几天下来整个生产队是焕然一新。

村支书和大队长来来回回检查几遍,两人才满意点头。

这时一般的乡村还是不太讲究卫生的,吉庆大队是城镇近郊的乡村村民稍微注意,但老年村民的卫生习惯还是比较差的。

这十年知青下乡,带来的卫生习惯也慢慢融入生产队所有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这几天的突击下,大队到处干净整齐。

“支书、队长,我们大队现在比过年都干净吧。”李二混跟着两人后面拍马屁。

李红兵在家排行老二,平时出工不出力,到处油嘴滑舌,得了一个李二混的外号。

“要你多嘴,道生,考察队人员的中饭还准备好了?”大队长踢了一脚李二混,转头对着村支书陈道生询问。

“菜单孙坚家让姜知青写好了,我安排徐知青到县城国营饭店看了下,几个有特色菜加上家常菜,不会有问题。”支书自觉做了万全准备。

大队长敲了下手里的已经熄灭的烟杆,想了一下说:“我下午去县里找下杨书记的秘书,确定一下到队里的具体时间和人数。”

“确认好,你就安排人去县里集市采买,大队里的肉票、油票还够吗。”这次修路竞争激烈,大队长心里没底,格外紧张。

“我现在就让张会计去看下准备的肉票和副食品票,再买些油盐酱醋调料。”村支书也生怕出一点差错,调味料全部准备买新的。

大队长拍了下他的肩膀,慎重道:“买好了先放你家,不要让其他人接触。”

两人又絮叨半天,对了下考察线路后,就分头去准备。

最终确定考察时间在两天后,随行一共六人。

两人决定把知青食堂旁边,张会计家隔出一间临时屋子招待县里考察组。

安排人里里外外又打扫一遍,座椅碗筷又检查一遍。

安排好一切,两人又盘算着怕有任何遗漏处,错失了这次机会。

他们做了多年的生产队工作,都清楚修路的重要性,以后但凡要是有单位在这片区域建厂,生产队就有机会了。

在这里建厂,不仅生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