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玲下意识点头,心跳莫名漏拍。
“所以,”他身体微微前倾,一股干净清冽的雪松混合阳光的气息变得清晰,带着令人心安的侵略性。
“与其在相亲市场疲于奔命,应付家里无休止的轰炸,然后大概率收获更多尴尬癌晚期患者…我们不如,”他顿了顿,一字一句,清晰平和地投下炸弹:
“我们不如直接结婚吧。”
“噗咳咳咳!!”于玲一口咖啡呛进气管,咳得惊天动地,眼泪狂飙。“结…结婚?!”声音劈了叉,“赵先生,你…你说什么玩意儿?!”
赵辰对她的反应毫不意外,淡定递过纸巾,眼神依旧坦荡温和,甚至带着点“我就知道”的笑意。
“对。闪婚。”他重复,平静得像说“再来杯咖啡”:
“我知道听着像脑子进水。但于玲,想想咱俩的处境。”
他靠向椅背,姿态放松,眼神却锐利如手术刀:
“痛点一:家庭压力。核心痛点!催婚大山压顶,每一次失败换来的不是消停,是变本加厉的焦虑风暴!死循环!”
于玲攥紧纸巾,无法反驳。太真实了!
“痛点二:时间成本。每次相亲,准备、奔赴、尬聊几小时,纯属浪费生命!咱俩的时间精力,干点啥不好?”
于玲疯狂点头。深得我心!
“三:现实契合。”他声音放缓,带着令人信服的诚恳:
“虽然认识时间短,但刚才的聊天,咱俩都舒服放松,这在相亲市场堪比中彩票!”
他目光锁住她,“至于更深的了解、感情培养…结婚后就不能进行了?婚姻本身,难道不是最直接最高效的了解培养皿?”
于玲被他的歪理…哦不,神逻辑钉在原地!好像有点道理?
赵辰捕捉到她眼中的动摇,身体再次前倾,双手交叠,眼神专注,带着不容置疑的承诺感:
“于玲,这不是冲动。是基于困境的理性分析,也是基于对你为人的初步判断你真诚、独立、有想法,而且,”他嘴角弯起极浅的弧度:
“吐槽精准,不伤人。这是同居…哦不,共同生活的重要基础!”
他抛出核心:
“签协议。一年为限。”
“这一年,咱俩扮演真夫妻,住一起,联手糊弄双方家长,彻底堵上催婚的嘴!期间,互不干涉私人空间和事业,经济AA或建共同小金库。一年后,处得来,继续。处不来,和平散伙,协议终止,江湖再见,互不相欠!”
他拿出手机,调出文档推到她面前。标题冷冰冰:
《互助婚姻协议书(一年期)》。条款清晰:财产、隐私、责任、散伙条件…甚至还有“友好互助条款(比如帮对方应付奇葩亲戚)”。
“初稿。随便看,随便改。”他语气充满尊重,“就一提议。你有的是时间琢磨,不用立刻拍板。”
灯光勾勒着他清晰的下颌线。他微微前倾,姿态放松却带着无声的力量。
那双琥珀色的眼睛坦然地迎视她惊疑不定的目光,没有闪躲,只有洞悉一切的平静和一种“这波稳了”的笃定。
于玲脑子里像塞了一窝尖叫鸡。闪婚?协议?同居?每一个词都在她的人生蓝图上炸出烟花。
理智尖叫“荒谬!快跑!”,而被催婚逼到绝境的灵魂却在呐喊“出路!自由!”。
她低头看着那份像商业合同的协议。财产独立、隐私保护、责任明确、退路清晰……
“为什么是我?”她抬起头,声音发紧,目光如探照灯:
“赵先生,你这条件…找个门当户对的‘白富美’不难吧?”她意有所指地瞟了眼桌角那本《经济学原理》。
赵辰毫不意外。他端起凉透的美式,晃了晃,眼神落在液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自嘲。
“门当户对?”他轻笑,没啥温度,“相亲市场的‘门当户对’,往往等于对等的家世、可利用的人脉、或者一张写着‘潜力股’的空头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