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夫人口中得知白天发生的事之后,他准许了萧文远携妻子妾室以及自己的孩子,搬出王府的决定。

三房分家,一连几日,三伯母都来扶光院看谢窈练刀,顺便在王妃带领下,勤加锻炼身体。

没有儿媳之后,她气色好多了,直接年轻了十岁。

*

大寒已过,一年将尽。

西戎和魏国的使团,赶着年前进了京。

大燕乃当世第一强国,面对两国使团,皇上并未露面,只是派礼部简单接待,派出的都不是礼部尚书何大人,而是礼部侍郎谢明安。

皇上忙着做的,是另一件事。

腊月二六,是沈皇后冥寿。

皇上追封生母沈皇后为羲和太后,改羲和太后创建的健妇营旗号为羲和营。

加封长公主封号镇国,并让长公主观风吏部,独立于吏部官员,做吏部督查女官。

因为沈皇后曾领兵打仗,燕国一直就允许女子从军做官,但即便做官,也只做些没有实权的女官。

皇上的举动,掀起轩然大波,但皇上力排众议,靖北王也在上朝时表示赞同,文武百官只能同意。

镇国长公主府邸,已于上月竣工落成。

一直在成佛寺为燕国和沈皇后祈福的长公主,回京了。

皇上为表重视,圣驾来到城门,满朝文武皆前来迎接长公主。

素来不参与这种场合的靖北王,也携王妃前来。

凤驾未至,城门处已经热闹非凡。

百姓们挤在街道两侧,踮着脚张望,身着金甲的皇宫禁卫手持长槊,队伍整齐,守护着中间的圣驾。

除了皇上乘坐龙辇,年迈的江老丞相被赐座,只有靖北王和靖北王妃,坐在马车内。

“皇上追封羲和太后,又给长公主加了封号,还让她观风吏部,是打算削弱太后一党。”萧熠之坐在轮椅上,从容地说道。

谢窈若有所思:“皇上是想扶持健妇营,不,现在已经改为羲和营了,他要拉长公主制衡太后,让所有人都知道,燕国的江山姓李,不姓江。”

太后身后是丞相江家,江老丞相门生遍布朝堂,除了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其他四部之首,可以说要么是江老丞相的弟子,要么直接是江家人,要么也受过丞相提拔。

曾经,江家与太后支持皇上登基,双方关系亲密无间。

可五年过去了,皇上身下没有皇子,太后幼子安平侯却快要及冠,太后与皇上之间的关系,就越发紧张起来。

不过,双方并没有到撕破脸的程度。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安平侯本人纨绔好色,实在不争气,而且除了行事荒唐,他并没有野心。

恐怕江家和太后,都对安平侯恨铁不成钢……

外面传来太监通报的声音,长公主即将进城,萧熠之和谢窈也下了马车。

龙辇之上的皇帝,对长公主翘首以盼,他身边跟着庆公公。

庆公公注意到王爷下车,低声道:“陛下,为靖北王推轮椅的女子,就是靖北王妃。”

“如晦的王妃,朕还没见过呢。”皇上悄然看向谢窈。

今日谢窈一身较为正式的黑红翟衣礼服,发间是金凤簪,款式简单,凤尾衔着的珍珠温润光华,在日光映照下,于容颜投下细碎的光影,整个人冷艳不可方物。

皇上“咯噔”一声,倒不是心动,而是对绝色美人的欣赏。

他想起年幼时记忆里的皇姐长公主,谢窈的容颜,和被称为大燕第一美人的皇姐相比,也不逊色。

想到自己今日要做的事,皇上喃喃:“这样的美人,难怪长公主喜欢,朕看了也喜欢。”

庆公公吓得浑身一阵,惊恐地看了眼皇上,又看了眼靖北王。

虽然他知道,皇上的“喜欢”,应该指的是对王妃的称赞,但还是很吓人啊陛下。

幸好靖北王离得远,听不见。

皇上咳了咳,没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