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一句,就没了后话。
宋氏转目看她一眼,从她坚定的眼神中获得宽慰,半晌展唇一笑,点了点头。
其实沈韫的内心并不像她表现得那般从容,她不知道宫里生了何事,只是凭父亲和解寅的举措,猜想一定十分遑急。
至于他们去了哪里,是去见谁,她更无从知晓,仅以她对父亲的信任,相信他能无虞而归。
也是今日她才发现,原来她自心底深处是认同他的。哪怕他强势、冷酷,抑或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做过她不知道的恶事,她依旧认同他,相信他,因为他是父亲。
众人的牵扰并未发酵太久,午时的太阳刚一升高,空中便荡起了悲鸣钟声。
沉重,凄怆,响彻京城。
作者有话说:
下章是正文最后一章,为了尾声连贯,打算几章合一,所以会比较长,写完立马放上来。主线和大婚会在正文里结束,主角、副线和少量配角的故事会在番外里继续。
感谢所有读者的陪伴和鼓励,真的很高兴能和你们通过这种方式相识!(立刻马上去写尾声啦~快的话周三,慢的话周四发出,比心,再次感谢!)
124 ? 第 124 章 ◇
◎她是污浊世间的一场春雨。◎
不过一夜间, 皇帝崩殂。京城百姓初闻丧钟,错愕不已,好像心头压来一块什么, 沉沉的,却也只是片晌, 便各自归回自己的漩涡,该忙碌的忙碌,该休憩的休憩,一如平常。
百姓尚可安稳,宫中情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严尚书等人带头掀动舆论,指皇太子大逆不道,谋反弑父,不仁不义。对其口诛笔伐, 逼其退位, 拥护三皇子为新君。
沈璿一干文臣于首阳书院密谈一夜,不交破晓便整服入宫, 为储君在獠牙乱境里厮杀, 为圣主向天下释疑。
大理寺及刑部奉太子令,自昨日下晌起始, 搜查了十二个时辰, 羁押可疑者十九, 连夜审问, 终于两日后物证口供俱全。
毒物乃珒延殿宫人携至华阑宫,由贵妃汪氏所下, 其中始末, 汪氏不曾言出, 只是认罪画押, 在最后一刻承认早与三皇子暗通款曲,诬害太子殿下。
结局已定,不过寥寥数语:汪氏与三皇子颠覆纲常,谋逆弑君,嫁祸东宫,罪行无恕,今由刑部收押,待闻处置。
在不见血流的疆场上,悲欢、恐惧、荣辱都无法分得清明。世人只看谁败了,便呼其罪人,内里诸事犹如尘埃,无一关心。
太子于五月廿九,在刑部大牢中孤身来看这位罪人。
和往日一样的风刮不进囹圄,四面围墙仿佛将此处与世隔开,同诏狱相比,却是干净亮堂一些。
行至关押三皇子的狱门前,只见他一身桎梏坐于床板,那派宗室气韵并未随其脱掉华服而消逝,依旧不慌不惧,挺直了那身傲骨。
太子未叫人开门,挥袖让身边狱官暂且退下,等周遭无声,三皇子才慢慢望来一眼,并不起身叩拜。
太子看他一阵,轻声开口:“父亲为你择了雁南作为封地,那里山明水秀,长风朗飒,可见鹰隼遨游,可闻清亮鹤鸣……是个好去处,你却不能亲眼一见了。”
闻言,三皇子低笑了下,“殿下与我说这些,是想让我悔过,认清自己不该有妄心,不该与殿下争么?若我说悔,殿下又是否将放我生路?”
他斜牵起的嘴角划满讽刺,站起身,走到牢门前,凝视了对面一会儿,突然问:“殿下,你与我有什么分别?”
“杀父弑君,枉为人子。这便是分别。”太子冷冷道。
“殿下就清白吗?”三皇子反讥。提到汪氏,嗓音里混着自嘲的笑,笑自己算错一步,满盘皆输。
“与汪氏合谋……真是高招。我从未差人去过华阑宫,更不曾见过贵妃,刑部的供状是如何而出,我并不好奇。倒是汪氏认罪……”
及此,他轻呵一声,抬眸重复道:“殿下,你就清白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