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又扯扯裴二娘子。
“对对对,说的是,是我糊涂弄错了。”再说下去只怕会骂到江婉头上,裴二会意,连忙坐下,把话头引回诗文上。
众人也跟着附和,没人再提这一茬。
孟柔见没人再理会自己,才悄悄松了一口气,又听江婉叫她。
“孟娘子可听见了?裴二都认错了,你可千万别哭。”江婉笑道,“不然,五哥可要来找我的麻烦。”
孟柔分辩道:“我没有哭。”她涨红了脸,小声说,“五郎也不是那样的人。”
昨日七娘邀请她时,分明说宴席上不会作诗,也不会让她作诗。为什么到了今天,到了宴席上,什么都变了。
她疑惑地看着江婉,而江婉只是微微一笑,坐回原位。
新一道茶也烹好,众人又热热闹闹地玩起来,坐在最后的两个仗着隔得远,悄悄议论起来。
“说得这样亲热,那是江家五郎的妻子?”
“就是那个生擒突厥大单于,被圣人点为右卫中郎将的江家五郎?竟没听说他曾娶妻,还是这么一个……。”
“估计是……房里人?”女郎不自在地往后缩,“婉娘也真是的,什么人都往席上带,一点不避讳。”
“听说县主……”
“嘘!没影的事,千万别瞎说。”
又喝过几轮茶,作了几句歪诗写在花笺上收起来,小娘子们便按捺不住天性,扯过几张大坐垫拼在一起,改玩些弹棋、藏钩之类的游戏。
孟柔也想同她们一道,她不会诗文,也不会品茶,可若只是玩这些,她倒是个熟手。只是在安宁县里,没人用得起象牙的棋子和镶金的银钩。
要是刚才那碗茶没停在她面前,该多好啊。
煎茶一旦冷却就变得又酸又苦,喝完嘴里还泛着涩,远比不上在安宁县时自家做的茶汤解暑可口,孟柔喝了几口就没滋没味地放了下来,那头小娘子们欢声喧闹,这头则是如死水一般寂静,孟柔直起身子捶捶背,左看右看,瞧见郑瑛贞静美好的侧脸。
郑瑛是世家名门出身,自矜身份,在席上正坐快两个时辰也不见累,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番风流态度,光是看着便令人心生敬仰。
孟柔不自觉也挺了挺腰,直起背。
郑瑛长得那样漂亮,体态那样优美,方才众人会诗时,郑瑛也应景作了一二句,孟柔不识字,不清楚她说的诗句是哪几个字,是什么意思,只觉得她吟诵时就像唱歌一样动听。说起来,她之所以会答应七娘前来赴宴,也有想要与郑瑛熟悉热络的意图,她在家里没有姐妹,嫁来江家,郑瑛和七娘就该是她的姐妹,郑瑛又与她同样是外嫁来的媳妇,两人合该更加亲近才是。
宴席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总不能一直干坐着,若是能与郑瑛亲近些,也不算白来一趟。
后来每每想起这一刻,孟柔都恨不得捂住自己的嘴,可当下,她当真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邪,铆足了劲非得同郑瑛攀谈上不可,迟一时、迟一刻,都不行。
她清了清嗓子:“郑娘子安好?”
孟柔想,她得先找个由头才能说上话,可说什么呢?说诗文,她是一窍不通,万一郑瑛深问,她答不上来可怎么好;谈品茶,她更是不晓得这茶汤到底有什么玄妙之处。
于是便道:“郑娘子,你的璎珞真漂亮,我从前竟没见过这样好颜色的璎珞……”
夸一夸衣裳首饰,总挑不出错。
孟柔想,若是郑瑛问她璎珞好在哪里,她虽说不出什么图样的典故,可也能夸上几句颜色华丽,金光灿烂的好话,再借着璎珞夸一夸郑瑛的衣裳,夸一夸她的发髻……
可郑瑛什么也没说,她好似什么也没听见,只自顾自地喝茶。
是她声音太小了?
孟柔壮了壮胆,又清清嗓子:“郑娘子,你的璎珞好漂亮,是不是……”
话还没说完,郑瑛搁下便面,伸手从颈后摘下那一大串璎珞,“啪”一声拍在食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