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广设学馆分明是利国利民的良策,有何不可?”
“育才造士确实是为国之本,可地方有州县乡贡, 在京有太学、国子学。如今朝廷人才济济, 正是施政得当的结果。何必再兴土木, 劳民伤财,徒做些事倍功半的官样文章。”
“什么官样文章。我去岁便上表请议广设学馆,你?们先?是打?湿字纸后说我的字迹不清要我重写, 我重写了, 好不容易递到你?卢中书的桌案前, 盯着你?读完了,你?说你?要拿回?去好好审议,不过两日便又打?回?来,说是朝廷战事忙,无?暇探讨这些细枝末节……我看你?才当真做得好一手?官样文章!”
“好啦。”皇帝喝了一口俨茶, 勉强打?起精神,“众卿就事论事,莫要旁生枝节。”
薛延陀送来和书重新约定岁供,漠北战事也算是完满结束, 如今气淑年和, 迩安远肃,当是一团和气的好景象。
可朝会却永远是乌烟瘴气。
谏议大夫马登善立时道:“启禀陛下,中书不经议论几次三番打?回?臣的奏表, 实在是……”
“好啦!”皇帝加重了些语气,“议事就议事,说这些没用的作甚。”
再说下去, 反倒成了弹劾中书省,马登善只得压下这口气,继续说起建设学馆的事。
“科第之设,使大秦能够广罗人才,也一绝以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之风气,朝廷得以气象一新。”马登善道,“只是如今进士及第者,十有八九是学馆生徒,在朝诸位中,乡贡取士者竟寥寥无?几。”
卢舍人当即打?断他:“大秦地域广阔,各地州县皆有名额推举乡贡,上京参与考试者本就良莠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