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这新鲜的果子,荔枝以前要快马加鞭才能送达,现在可以有冰储存,百姓人家也能吃到,这可是前朝贵妃才有的待遇。”
“我们几家也或多或少有点海上生意,听说王木正在准备第二只海上商队,我等不可错过这等好事。”李亮摩拳擦掌,颇为激动地道。
金有财一听赚钱的机会来了,赶紧道:“王家从盐商起家,积累巨富。这些年海上船队拉的货更是赚得盆满钵满,只是之前海上匪首猖獗,各家风险不小,如今有水军护佑,想来那海寇气焰要消减不少。”
李亮又放出重磅消息,“我还听说朝廷准备降低商税,从原来的二十分之一降为三十分之一。还有税制管理上也有新招,比如取消牙钱,规定税收指定账户,还经常审计。”
李亮年纪不大,消息倒是很灵通,为人也颇有几分见地,所以几位富商也不以他年轻就有所轻视。
本朝商业经济日益发达,做生意往往需要官府背书,自然存在所谓的牙钱或牙契钱,就是给予官府相关办事人员的报酬。
还有重复收税、收税不开凭证、随意变更征税对象这些历朝历代都有的顽症,商家也一直诟病颇多,虽然规定税率是二十分之一,但是实际税负却远远不止如此。
李亮所言的商业税新规就是针对上述顽症。为防止官吏在账簿上的舞弊行为,官府规定详细严格的账簿记录方法,比如对账簿空白处,要求“目下不得空字,有空纸者用墨勾抹”。
为防止地方收税过程中的小金库,统一税收收入途径,要求所有收入必须解缴到指定账户。
官府还重视会计审计事宜。审计人员的奖赏与其业绩紧密挂钩,审计人员颇为积极。
几位富商都是行家里手,知道其中的分量。制度执行当然会有折扣,但也分量很足,而这税率降低却是实打实的。
几人对此颇为兴奋,就如何合作做生意讨论了起来。
这时左边包厢的人陆续进来了。
文士闲谈
左边包厢有五人,其中两人李璨认识,其中一人约莫四十出头,气定神闲,态度悠然,是大儒孙季芳,在素有江南第一书院之称的青溟书院任山长,也曾是许临风两兄弟的授业恩师。
另一人是临安著名才子任恺,此人年纪轻轻就中举,可会试却屡试不中,如今已届而立,颇有几分怀才不遇,恃才傲物之态,李璨来临安期间曾见过此人。
还有一人约莫四十来岁,很是瘦削,看起来嘴尖口利,面露狡黠,李璨侍从知道此人,是城中著名的消息灵通人士“李铁嘴”。
听说临安城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人,不晓得的事,城中人对他又喜又恨,喜的是他信息灵通,缺他也是不可,为人也算有趣,恨的是嘴巴太坏,他头一天一说,第二天全城人都知道了。
另有两人,一人文士模样,约莫三十五六岁,面容普通,中等身材,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
另外一人看上去二十七八岁,身着灰色麻衣,身材瘦削,看上去也没有什么特别。这两人均面露风霜,风尘仆仆,看来是长途跋涉奔波到此,侍从也探听不出两人来龙去脉。
从坐席来看应是孙季芳、任恺和李铁嘴在招待远道而来的两位。
杨穆和李璨看到这五人,觉得奇怪,这大儒、才子怎么与李铁嘴混在一起,给这文士来接风洗尘,想是有什么不一般的缘分。
几人坐下来,小二上了点心和茶水便退了出去。
孙季芳起身举起茶杯道:“闻达兄,你我多年未见,你远道而来,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任恺和李铁嘴也随着起身举杯一起敬道。
那名叫闻达的文士和那灰色麻衣青年也起身举杯回敬。闻达似是追忆道:“各位仁兄,介绍一下,这位乃是我朋友青州许放。”
“岳麓一别已近十年,季芳兄如今身为青溟书院山长,任兄自由自在,李兄亦是赫赫有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此惬意生活,真是让我等心生向往。”
青州位于大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