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摸索了100多年,形成了非常特别?的国家,说是“散装美利坚”也没有问题。但她?有核心凝聚力,宽泛来说就是“自由、民?主、平等”, 具体到?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口号, 纽约州是“永远向上”, 新罕布什尔州是“不自由,毋宁死”。

但总体来说,美国是个宗教国家, “上帝保佑美利坚”, 不管何种宗教,在美国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凯瑟琳觉得好的部分要学习, 不好的部分就算了。正因为美国对宗教的宽容态度, 才会产生?如此多的“邪/教Cult”,这部分就不学了哈。

至于德国, 是另一种类型。她?非常推崇“个人崇拜”,欧洲国家大?多如此,“朕即国家”,从法国路易十?四到?德意志帝国威廉二世, 莫不如是。现在这一套又用?在希特勒身上,纳/粹/礼举手行礼,口呼“希/特/勒/万/岁”,就是一种目的明?确的洗脑仪式,反复捶打?国民?意识,将希特勒“神化”了。

不得不说,搞意识形态这一套,你们德意志人还?是很拿手的。

宗教国家的王室更喜欢“君权神授”这个概念,宗教只是统治者的手段,美国如此,德国也是如此。

基里尔大?公还?在世的时候与尤苏波夫公爵商议,新帝国的君主必须高高在上,不可“与民?同乐”。凯瑟琳并不同意他的观点,现在是传媒的世界,媒体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媒体乐于报道统治者的消息,媒体决定群众能看到?什么,君主必须掌握、利用?这股力量,便不能像上世纪的王室那样过于“脱离群众”。

这会令君主失去“神性”,有点危险。

20世纪不太好讲“君权神授”了,但可以采取其?他方法,使得君主成为“国家意志”的代表。参考……不太好参考希特勒了,嗯,参考特兰普吧。懂王一出,谁与争锋。

特兰普是21世纪政客中最擅长使用?社交媒体的一个,擅长胡言乱语,就这居然美国群众还?很买账。公众传媒专家分析认为群众其?实很多时候不太明?白他在说什么,他说了什么不是很重要,只要他保持“流量”,也就是“刷脸熟”,那么美国群众就认可他。

当然网络时代的经验不适合现在,王权君主不可以乱说话。

分析一下内核,就是要保证“曝光度”,民?众认脸。

也因此凯瑟琳一直有意控制自己?的曝光度,她?自己?手握一家报社,其?他报社、杂志、电台也都是政府控股,控制本国媒体还?是简单的。

媒体每天?报道陛下一家的消息,政务有选择的报道;个人生?活方面,群众非常喜欢见到?陛下一家三口,公爵殿下外出做公务、米沙王子出街等等都百看不腻,当然最喜欢看到?美丽陛下的报道。新罗马市经常有群众性体育活动,比如马拉松竞赛、射击比赛、骑马竞速赛等等,体育活动丰富多彩,陛下和公爵都经常参加比赛,普通群众的参赛热情十?分高涨。

拿不拿名次不重要,重在参与嘛。

“与民?同乐”还?挺有意思的,就是对谢尔盖不太友好,每一次都是安保噩梦,导致他刚30岁出头就有了白发。

*

谈完公事,比约恩应邀留下来晚餐。

凯瑟琳叫人带来米沙,一定要比约恩叔叔抱抱。他很少抱小孩子,每次都是过分小心。他第一次来拜访穿的是瑞典的少校军官制服,结果米沙将他制服上的勋章全?都扒拉下来,现在他改穿西装三件套也不敢穿军官制服了。

米沙对比约恩叔叔不感兴趣,很快便喊着“妈妈”,要妈妈抱。

“我们去看小火车好吗?”

米沙鼓掌,“看小火车!”

“什么小火车?”

“有三款小火车,一款在二楼走廊上,一款在他的儿童游戏室里,还?有一款正在修建轨道,是他的儿童专列。可以从皇宫开到奥尔加姑姑家门口。”

……倒也没什么啦,她的孩子当然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前两?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