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也想试试呢?

也不能说他们在“资敌”吧,毕竟没有?几个商人有?“预言”能力。

*

此时,凯瑟琳已经?人在新罗马市。

罗马岛天高战争远,是个悠然的世外?桃源,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信息比较滞后?,消息需要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转手。

杜邦家?族下了血本,从布宜诺斯艾利斯拉了一条海底电缆到罗马岛,再在岛上埋电缆,一路通到新罗马市。幸好罗马岛本身也不大,地下电缆也就?挖个100多公里不到200公里,赶在入冬之前完工。

建立了一家?电信邮政局,从世界各地发来的信件、邮包、电报、电话,都从此处中转;有?发报员、接线员、邮递员等等,还有?正副局长,局长是俄罗斯新移民?,其他员工就?近从本地招募,也是提供了工作岗位,阿根廷当局大开绿灯。

电报电话的好说,报纸滞后?至少2天,美国报纸大抵是从迈阿密走空运到巴西、阿根廷,再从阿根廷空运到新罗马市,成本高昂。

*

苏军真是拉胯!

凯瑟琳十分无语:你们怎么回事?!

你们可别真的丢了莫斯科呀!

美国有?一些战地记者想办法跟着德军前线部队走,拿到第一手资料,德国似乎也不介意美国记者报道?前线战事。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德国的一系列反应实际都是环环相扣有?迹可循的。

就?从敦刻尔克大撤退说起?吧,英国成功撤回20多万士兵,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然连同阵亡、被俘,英国一下子损失30多万军队,本土防御力量势必严重不足,防卫压力会大到不可思议,民?心溃散,失败主?义、投降主?义必定大行其道?,更别提能撑过后?面的大空袭了。

虽然敦刻尔克罗斯福没有?答应支援舰队,但?之后?没多久,伦敦大空袭开始,罗斯福也着急了;于是赶着《租借法案》通过,急忙利用《租借法案》借给?英国50艘即将退役的巡洋舰。

丘吉尔十分高兴,在BBC电台公开宣布这个消息,引发后?续一系列反应:德国感到焦虑,担心美国参战,于是便跟意大利、日本达成同盟,去?年?9月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又称《三国轴心协定》。

此举被认为是在向美国施压:别闹老弟!

因此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开始准备搞事,除了想趁法国投降之后?对东南亚殖民?地无力控制、英国没有?兵力维持东南亚殖民?地的统治捡漏,还有?牵制美国注意力的另一层目标。

日本已经?在中国东北经?营数年?,陈兵数十万,被认为或有?可能从西伯利亚地区突入苏联境内,因此苏军不得不分兵驻守西伯利亚。希特勒认为日本是个有?利盟友,给?了它?盟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