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敦刻尔克的同时,5月30日,一艘瑞典邮轮悄无声?息到达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港口。苏联商务代表团很?快前往渥太华,无人留意?到一小队人从哈利法克斯消失了。
次日,持有加拿大护照的几?个人从缅因州与加拿大交界处进入美国。
伊利亚·阿米拉赫瓦里没有更换护照,而是持新的英国护照从纽约入境他原本的英国护照是在殿下与爱德华国王结婚后拿到的,后来遗失在柏林。他本来就有合法护照,补办护照也不是个事。
究其原因,还是他生的太醒目了。领导说,像他这样醒目的人其实很?不适合当秘密特工,最好的秘密特工应该混入人群中找不到,泯然众人才?是最好的保护色。
所?以,这也是你们当初挑选我?去殿下身边的原因之一吗?
*
波士顿。
前任王后并不太常出席宴会,在哈佛,她相对低调。对每天出门见?到的记者既不讨厌也不喜欢,就那样吧。美国记者很?是敬业,在她开始固定做产检后大概一个月,终于弄明?白每周前来的男人和女人到底是什么人。
复活节假期之后的4月底,本地的《波士顿先驱报》在社会版抢先报道了前任王后怀孕的消息。
这则消息第二天便传回伦敦,《每日电讯报》首发这个好消息。英国群众的心情……要说复杂吧也确实有那么一点,很?可惜前任王后没有生下国王的孩子。
但现在也没有什么不好,即将?出生的小宝贝也是王室后代,还是两个王室的后代。不知道是谁透露了奥尔加皇储与阿拉斯泰尔王子的婚约,小宝贝的姓会是“温莎-罗曼”这个双姓,说明?这个孩子将?是两个国家的继承人。
英国群众接受良好,表示这样也很?不错。
英国各大报纸原本就在美国派驻有记者,华盛顿、纽约、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都?有派驻,现在再多一个波士顿也不是什么问题。几?家大媒体比较财大气粗,《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曼彻斯特卫报》都?派了记者驻扎波士顿。杂志方面是联合雇佣了一名摄影师、一名记者,确切的说是两名摄影师和记者的自由职业组合向几?家大型杂志供稿,主要是《经济学人》、《旁观者》、英版《Vogue》,也向一些妇女家庭杂志供稿。
奥尔加皇储在英美法等国的媒体上是常客,时尚杂志特别喜欢用她的照片做封面,在彩色印刷的加成下,每一期以美丽公主为封面的杂志销量都?大增。女读者喜欢她的精致穿搭风格,有些杂志还会推出“跟随公主学穿搭”的时尚专栏,教?你如何用时尚单品穿出“公主范儿”。
凯瑟琳在没有刻意?凹造型的情况下,不知不觉成了“时尚偶像”。
《经济学人》一听名字就知道跟经济有关?,英美新闻届流行一句话,“《纽约时报》告诉你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曼彻斯特卫报》告诉你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经济学人》告诉你世界即将?发生什么”。
早在德国进攻丹麦和挪威之前,《经济学人》便发表了几?位经济学家的文?章,称英法股市将?会受到战争影响,当然这个是必然的,算不上“预言”;只有奥尔加皇储的文?章精确“预言”了北欧的战争和低地国家的沦陷,称这将?导致全球股市动荡,当然,主要也就是英法美这三?国的证券交易所?。
只不过这则“预言”在德国入侵挪威之前仍然不受重视,纽约华尔街和伦敦金融街的银行家们也知道战争影响股市,但他们不知道顺序,也不知道时间。
直到低地国家相继沦陷,英国股市重挫,金融大佬们才?惊觉,皇储的预言准确率高得可怕。
因此《经济学人》总想采访皇储,想知道她的下一个“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