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2 / 2)

话?”

王显因?恒王一事整整半月没好好阖过眼,宫里的贤贵妃频频遣人送出消息,叫他为恒王声张,可王显三朝元老,琅琊王氏之后,岂能与一叛国之徒同流合污,是以断然拒绝,

“陛下,”已六十五高?龄的老首辅,抱着笏板颤颤巍巍长揖,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连说话中气都不怎么足了,

“老臣以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恒王殿下真与北燕勾结,当?处置,若萧镇真致数万将士惨死?,越加要处置。”

皇帝心?情复杂看着他,“老首辅,你可知这么审下去,会是什么后果吗?”

不仅恒王要落马,便?是王家也可能深受牵连。

王显何尝不知,他鼻尖窜上一股酸气,忍痛道,“陛下,昔秦两代而亡,方知不是纲纪尽坏,礼法崩殂之故?而我?朝太宗皇帝律法严明,气象森严,方有今日社稷之长存,有史为鉴,陛下问老臣作甚?孰是孰非,史笔尽言。”

此话尽显一代首辅之气节。

皇帝举棋不定的心?思,终因?这席话而消散。

既然非审不可,那接下来便?是人选的问题了。

他扫向?三法司诸人,“既如此,此案何人来审?”

满殿落针可闻。

裴越手里已有数案,不可能将肃州军一案也给他,况且他是内阁辅臣,又?是户部尚书,手里的事多着,不能光顾着三法司那摊子,皇帝想都没想将他排除。

那么就轮到三法司本?部的几位堂官。

可惜底下无人应声。

这案表面是审萧镇,实则是给李襄及肃州军脱罪。

七皇子自比李世民之话传出后,皇帝可是指着肃州方向?把李襄骂了个狗血淋头?,给肃州军脱罪,难保不触怒皇帝,谁也不想接这个烂摊子。

冲锋陷阵者少,明哲保身者多。

这就是朝堂。

巢正群见状,大为那些冤死?的将士们不值,气得破口大骂,“陛下,您瞧见了吗?这些便?是久食朝廷俸禄,满口江山社稷的伪君子!只?谋生不谋国,骑墙观望,明哲保身,枉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

他指着怀里这封血书,“而少将军及三万肃州军,是替您冲锋陷阵的将士呀,没有他们浴血奋战,何来这些伪君子在此道貌岸然,满腹仁义??陛下,您不能寒了边关将士们的心?,请下旨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