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百态。
事实上,第一天是正?场,考帖经题,从四书五经里?出一道,要求考生默写,主要检查考生的背诵和书法。
这对记忆力绝佳的周放而言,完全不在话下。
到了第二天考杂文,内容覆盖经学?通论,有时候也会偏,但今年显然中规中矩,需要考生按要求做五言六韵排律诗一首。
这种时候,有经验的考生都会提前准备几十?首诗,到了现场,从中挑选一二,修修改改尽量往题目要求的方向靠。
能七步成诗的从古至今也就那一位,谁都不会自傲到认为自己能在号舍里?,临场发挥,做出甚么千古绝句。
中规中矩不出错是底线,在底线上尽量展现才华。
周放觉得?他运气很好。
他提前准备的诗里?,就有和今日题目极为相近的,不用费心思,稍作修改便能用。
傍晚他与林静东简单说?了此事。
林静东严肃的点头:
“那老头儿还有点用,出去便叫人送谢礼。”
说?的是林静东特意在府试前为周放寻的夫子,可比王夫子会教学?生多了,就是脾气特别大,周放写的文章和诗词,很多次被批评的一无是处。
让周放短时间?内经历了脱胎换骨。
等到了第三?天和第四天考策论,涵盖内容更广,包括经史,时论,需要考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对朝廷法度的了解程度,方方面面作答。
对于整天埋首四书五经的科考雏鸟来讲,当然说?不出什么能令官场老油子耳目一新?的答案。中规中矩写套话,加一点自己的思考即可。
千万不能放飞自我,大谈特谈治国。
一个连书院都没治理过,甚至连自家都治理不明白之?人,在宦海沉浮多年的官员面前,班门弄斧,指点江山,文字治国。
阅卷官并不会觉得?这样的考生有热血,有冲劲儿,只会觉得?此人太冲动,情绪行?事,可笑?至极。
没有上司会喜欢整日闹事,不服管教,还满脑袋不切实际空想的刺头。
因此,想要在这道题上出彩,唯一可以努力的地方,就在套话中加入的那点自我见?解上。
若周放还是县试之?前的周放,对朝廷如今政令一知半解,对本次主考官的立场懵懂无知,自然会凭直觉发挥。
可他经过这段时间?的疯狂学?习,在答题时自然而然有了偏向,落笔一蹴而就。
读书,科考,从来就不是一条公平的康庄大道。
顶级教育资源,早就被贵族垄断,不允许落到穷人手里?。
周放因为林静东的存在,窥见?了内里?一角。
在贡院门口?见?到憔悴的小舅时,对方很激动告诉周放:
“宝儿,你这段时间?叫人送来的笔记小舅都看了,果然有用!”
路过的考生们显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只双眼无神脚步虚浮的往前挪。
此时,已然无人在意周放的容貌,恨不能就地躺下便可睡着。
估计也只有林静东,还能活蹦乱跳的出来,在周放和小舅回客栈补眠时,外出处理私事。
等周放再次醒来,发现天已经黑了。
他并不在客栈床上,而是在一艘巨大的画舫上。
灯火阑珊,夜里?的苏州城十?里?湖多了许多白日里?不曾见?的柔情蜜意。
两岸游人如织,湖上飘着大大小小的彩船。
歌舞起,丝竹管弦迷人眼。
周放收回视线,桌上摆着饭菜,是他喜欢的样式,用小火炉煨着。
旁边还用小瓷碟装着三?块精致的酥糖。
一瞧就知道是林静东的手笔。
周放轻笑?,也不去寻林静东。
安静用了饭菜,漱口?,换好摆在床头的衣裳,犹豫片刻,还是将?帷帽戴在头上,打算出去瞧瞧热闹。
正?好与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