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呼万岁的声浪撞在城砖上,又荡回来裹住整支队伍。
崔淑音勒住马,望着沿街张灯结彩的盛况,大夏荣光的胜利终于有了实感。
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大夏如今河海清宴的证明,沿街百姓嘴角洋溢的笑意就是对崔淑音日夜征程的最佳褒奖。
这一刻,一切为了这些黎民百姓流的血,淌的汗,都值得了。
崔淑音望着身后的苍澜卫,心下一动。
下一刻,突然有群众大喊。
“苍澜卫辛苦,太后辛苦,崔氏辛苦!”
“带着荣光归来的勇士们,你们是国家的脊梁,这一刻,为你们骄傲!”
“浴血奋战终得凯旋,感谢你们守护山河无恙,欢迎回家!”
像是点燃了什么导火索,群众叽里呱啦开始恭送苍澜卫,其中崔氏从前帮扶过的一些人捂着嘴热泪盈眶,也是知道崔氏这一翻身来之不易。
崔淑音听着这声声恭贺,心底的最后一块大石头落地,眉宇间尽是凯旋归来,山河无恙的安详。
陇西崔氏,从此洗刷冤屈,拔出了钉在身上的所有钉子,从阴沟里爬出来,从此直面阳光。
大仇,终于得报。
城门缓缓洞开,禁军分列两侧,青石砖上铺着崭新的红毯。
远远地,龙旗在宫阙前飘扬。
崔淑音的影子被日头拉得很长,她与晏九霄一前一后步在红毯上,随着马蹄轻踏,一步步走向那高大巍峨的墙宇。
殿前小皇帝已经忍不住出来迎接,在石阶上走来走去,几次三番想不顾皇家冲过去迎接他的母后。
快些,再走快些。
终于,当眼中出现崔淑音那抹银亮身影,小皇帝终于忍不住,不顾一旁小太监阻拦,几个箭步便冲下台阶,眼角的湿润在空中留下痕迹。
“母后!”
崔淑音见小皇帝红着一双眼睛,热泪盈眶地扑过来,甚至不顾身边人的劝阻,这副真情实感,也是使得她心头温暖。
她微微张开手臂,阳光照在她的面庞,笼罩下一片温柔,平常平静的深潭泛起温柔的涟漪。
小皇帝顺势扑进了崔淑音怀中,虽然崔淑音铠甲的铁片冰冷,但紧紧抱住母后的这一份存在感温暖。
“好了,稚儿,母后回来了。”
崔淑音轻轻抚着小皇帝的头,感觉他好像又长高一些。
果然这个年纪的小孩蹿得就是快,用不了多久,徒稚怕是要与她一般高了。
“母后,您怎么瘦了。”
望向小皇帝眼底那片心疼,崔淑音心下温暖的同时有些失笑,从小皇帝这样一张稚嫩的脸上说出这种话,不免令人有些好笑。
但她也不想辜负了小皇帝这份关心,便笑着回他,“好,那母后便好好补补身子,稚儿来监督监督母妃。”
小皇帝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母后,儿臣牵您上去。”小皇帝望向崔淑音的目光带着珍视,似乎不想将目光从她身上移开。
朝堂之上早已肃立满朝文武,官袍整齐分列。
见她入内,群臣齐齐躬身行礼,山呼“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浪撞在大殿的梁柱之上,层层叠叠漫开来。
崔淑音牵着小皇帝走到殿中,待众臣起身,小皇帝不着急落座龙椅,反倒是扶着崔淑音在凤椅上缓缓落座。
银亮铠甲未褪,衬得她眉眼间的沉静更添几分威仪。
“众卿平身。”
她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送入每一个朝臣耳中,惹得他们精神一振。
户部尚书率先出列,捧着奏折躬身道。
“启禀太后,陛下,此次苍澜卫凯旋,所获粮草军械已悉数入库,经此一役,北部扰乱者尽除。”
崔淑音颔首,沉声道。
“胡患虽除,边防不可懈怠。着令兵部即刻拟定戍边新法,务必让守疆将士无后顾之忧,让边疆百姓安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