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微微忍不住叹气,“苏晚晚太让我失望了。”

苏微微觉得苏晚晚都对不起她对她的关注。

白白浪费她这么长的时间和精力。

当然,苏微微显然忘记,她将苏晚晚那最大的“金库”“宝藏”都已经摸走了。

甚至,苏晚晚前期最大的生意合作伙伴儿,也因为她,已经全被抓了起来。

更是因为她的出现,如今,苏晚晚名声烂大街。

以前可能得男三,男四,男五啥的,更是挨都挨不着。

“我以为她给她的好二叔什么好消息。”

“结果,就这……”

苏致远突然道,“你对这情报,很不满意啊。”

“当然不满意。”苏微微很不客气,“这么个即便准确,也没有太大作用的消息。”

战争又不会真的打起来。

很快就会和谈。

结果,苏晚晚给的只有开战的时间。

苏微微现在已经知道,苏晚晚很可能压根不知道这件事儿的具体情况。

不知道这次爆发的规模有多大,也不知道持续了多长时间。

苏晚晚最多知道,没有成为全面大战。

苏晚晚生活的时代,所有消息,只能从广播的,电视,报纸等渠道获得。

这些渠道的消息是片面的。

也是有时限性的。

甚至,苏晚晚连报纸,新闻,广播都摸不着。

或许了解的事,还只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

跟她那个时代,任何一件事儿,只要网上搜一下。

不光有各种消息的时间顺序,详细情况,还有各种“懂王”,考据党进行考据、科普完全不一样。

而且,苏微微叹气,“一点都不会谈判。”

“但凡稍微有点脑子,懂得看局势的人。”

“也能用她手里那两个大消息换到应有的东西,结果……”

苏晚晚张口宽泛的一说。

苏福江根本没有重视。

知青下乡有多严峻大家不知道?

苏福记那群人都知道,这是城市人口过多,无法容纳这么人。

至于那些领导们的家里,为什么还要送孩子下乡。

人家难道安排不了一个工作?

可,有时候不是不安排,而是不能安排。

要紧随政策。

那是政治正确。

可实际上,知青下乡刚刚开始,各地,各个层次的领导们都不知道,这场知青下乡的运动,持续多少年,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也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的隐患,多少值得反思的地方。

可苏晚晚知道啊。

她亲身经历了这一切。

还因为下乡当知青后,彻底留在了当地,没有人比她更了解才对。

她但凡能说几句言之有物的东西,只怕都能叫苏福江高看两眼。

苏福江只靠这些就有前瞻性的消息,也能得到不小的好处。

这种消息,还一点不会被人怀疑。

可苏晚晚完全没想到。

还有,苏晚晚说的那个,现在的局面,看懂的人,并不少。

只是,大部分根本不知道这个局势有多严峻,因为种种特殊性,变得面目全非。

可苏晚晚知道啊。

而且,苏福江关注的是她一个普通人嘴里的大局观吗?

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