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1 / 2)

恩爱两不疑篇完

番外:朝吟暮醉不经年、顾时安番外

我姓顾, 名时安,出身于金陵清流名门,是家中正脉唯一的嫡子, 自小金尊玉贵, 仆婢成群,有着一眼能望到头的富贵人生。

身边所有人都认为我命好, 能一辈子顺遂无忧。

在我九岁生辰那日, 母亲招了京中有名的术士来家中为我测算八字,那人算了许久,说:“郎君命中显贵,有宰辅之相,将来是要位极人臣的。”

母亲大喜,忙招呼侍女看赏。

可那术士脸上无半分欣喜, 只是沉默地看着我, 目光中满是怜悯, 甚至银锞子还未送到他的手里,他就忍不住叹了口气。

母亲不解:“道长不是说这孩子命好吗?怎得还叹气?”

术士轻叹:“我几时说他命好了, 我只是说他有宰辅之相, 命中显贵, 难道显贵就是命好吗?他的亲缘姻缘皆薄,只怕要孤独终老。”

母亲当即变了脸色,大骂一通, 着人把术士撵了出去。

母亲出身名门,自小在金玉锦绣堆里长大, 骄纵讲究, 规矩极多, 平日里下人在她面前都得提着小心, 半句不吉利的话都不敢说,今日这术士算是捅了马蜂窝。

术士走后,她仍旧气不可耐,满屋子的仆婢哄劝了好久,脸色才稍稍缓和。

她们闹腾了许久,母亲才想起我来,弯身将在窗边玩木偶的我抱起来,摸着我的头,爱怜道:“我们家时安注定要尊荣富贵的,可别听那泼皮胡诌。”

那时我还年幼,根本不懂术士的话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有趣,方才还是奉为上宾的道长,转眼间就成了泼皮,母亲的性子可是越来越火爆了。

这不过是一段插曲,那日是上元节,父亲和叔父早早下朝,在家中设起家宴,宗族上下老少欢聚一堂。

虽说是家宴,但席间多了些我不认识的人,母亲悄悄对我说,那些都是巴结着父亲和叔父,想让他们办事的人。

母亲说这话时,神情诡秘中带着几分自豪,让我很看不懂。

若是再大一些,我就该明白,一个书香清流门第,终日里迎来送往,结党谋私,其实不是什么好事。可那时我太小,对于即将到来祸患浑然未觉,宴席散后,甚至还拿着旁人送给父亲的金豆子当弹珠儿打着玩,夜色阒黑,弹珠掉进坑洼里再也找不到,我丝毫不心疼,从袖中再摸出一颗继续玩。

那时的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十多年后,我真的如母亲所愿当了官,却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别说金豆子,就是银豆子一年到头也攒不下一颗。

这不过是段插曲,上元节过后,母亲挑了个黄道吉日,带我去清泉寺上香。

那时三王之乱刚刚平定,民生凋敝,百姓都可渴望能在乱世里得一线生机,寺庙香火鼎盛,车马如流。

若我在读几年书,知道些文词,就会说,王朝积弊日久,奸佞横行,朝政.腐透,许多有识之士无力回天,就自甘堕落,被浑浊洪流所淹没。

譬如我父亲和叔父。他们本是寒门仕子,一朝得势,却专事攀附权贵,毁坏寒门朝官的前途。

可是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无忧无虑地跪在母亲身边,向着庄严佛像叩拜。

膝下是蒲团,耳边是梵音,我呆了一会儿,便觉枯燥,趁母亲虔心礼佛,悄悄溜了出来。

刚走到寺庙庭院里,就见一辆华丽的四驾锦蓬马车停在那里,从马车上下来一个雍容华贵的夫人,夫人怀中抱着一个小姑娘。

那小姑娘长得很漂亮,眼睛乌灵清澈,像一对葡萄珠儿。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小姑娘,不禁跟着那贵夫人走了一路,她们却不去佛堂,而是被一个僧人引着去了后院。

将要进厢房时,贵夫人才注意到我,她将怀中的小姑娘放下,过来摸我的头,笑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怎得大人也不管。”

僧人道:“可能是来上香的人领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