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1 / 2)

梁潇解释道:“陆夫子是东临书院徐山长的师妹,大考将至,徐山长特意把她请来给学生们授课的,我与他们商量好了,每日下午陆夫子会有一个时辰的空闲时间,她会亲自来家里教你。”

姜姮默了片刻,心中想,徐山长的师妹,那岂不是也是谢夫子的师妹。

她心中无端涌上些许戚郁,梁潇见她面色有变,大体猜到她在想什么,搭在她肩上的手一紧,安抚地道:“姮姮,都过去了,我不曾冤他,他也须为手中人命付出代价。”

这一段姜姮是无话可说的,当初若不是梁潇力挽狂澜,就连墨辞也差点折在这件事上。

梁潇见她不语,微笑着补充:“你想想,恰如幼时有夫子传道受业解惑,可以把过去的遗憾缺失都弥补回来。”

姜姮低眸细想,还真有些动心。

她不甚确定地抬头看梁潇,他面上微浮倦色,目中却是柔情似水,几乎快要满溢出来。

仍旧犹疑不决,直到梁潇允诺,这段时间任她差遣,她才勉勉强强地点头。

倒是难得卸下生活重担,能有几天悠闲日子,读读书,品品茶,陪陪孩子。

姜姮将书铺的账目和生意往来与梁潇交代明白,便收拾干净书房,等着陆文亭大驾光临。

慵懒微凉的午后,陆夫子如约而至。

她大约四十岁,穿着青布斜襟长袍,无刺绣无香囊,以木簪绾发,再无其余配饰,整个人显得清爽利落。

但人却是亲和的。

先是问了问姜姮的身子舒不舒服,又与晏晏说了几句话,察觉出这孩子口齿伶俐思绪敏捷远超同龄的孩子后,便提议要她和她们一起上课。

姜姮自然是愿意的,忙给晏晏在书房添了张藤木圈椅。

先从四书五经开始,因姜姮先前做过功课,进展得尤为顺利,姜姮的求学热情和耐心远超陆文亭的预料,若说她一开始是为偿人情而来,到后来还真心想好好教一教姜姮。

姜姮重拾书本,格外珍惜与夫子的相处时光,分外上进,只是偶尔担心陆文亭会问起谢夫子的事,但出乎意料的,相处月余,自始至终她都绝口未提,兴许是不知他们的身份,亦或是梁潇早就解释明白了。

总之,她不问,姜姮也不提,相处得十分融洽。

只是辛苦了梁潇,每日早出晚归,既要经营书铺,还得筹备他的绸缎生意,几座田庄也经常送账本上来,还得抽时间看顾虞清的酒楼。

白天忙得不亦乐乎,晚上回来姜姮孕吐还厉害,他心疼的不得了,围绕着爱妻悉心照顾,恨不得给她上天揽月。

姜姮自打怀孕就吃得少,口味愈加刁钻,从前爱吃的许多食物现在连闻都闻不得,但有时又会突然馋一些从前碰都不会碰的食物。

入夜,梁潇刚把姜姮哄睡了,正抻了个懒腰想换寝衣,刚转过身,姜姮直挺挺地从榻上弹坐了起来。

她头发蓬乱,迷离地看向梁潇,“我想吃糯米糍,要红豆沙的,刚打出来的,软软的,多滚点糖霜。”

梁潇歪头看了眼窗外贯于中天的明月,额边穴道开始突突的跳。

姜姮哼哼了两声,娇气又委屈地呢喃:“我想吃……”

梁潇默默把脱到一半的外裳穿回来,温柔冲她道:“等着,我这就去给你买。”

他累了一天,想使唤人去,后院转了一圈,虞叔虞婶的屋灯灭了,又心疼姬无剑老胳膊老腿陪自己看了一天的账,倒是可以让护院去,但那几个小子干不了这么细致琐碎的活儿,万一买回来的糯米糍不够软,糖少了或是馅不对,姜姮又得闹。

梁潇已然认命,从马厩牵出马自己去了。

城中有一家蜜饯糕饼铺子是姜姮时常光顾的,梁潇直奔那,果不其然,人家打烊了。

他锲而不舍地敲了两刻的门,对方掌柜才勉强拆栓放他进来。

掌柜把蜜饯箱笼打开,都是些卖剩下的陈货,梁潇在角落里找到一些糯米糍,干巴巴的,看上去就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