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2 / 2)

声好气哄了许久,才朝着姜姮愠道:“你为难孩子做什么?她才多大,知道什么?”

姜姮纵然心里不安,迫切地想确认那人的庐山真面目,可到底是亲娘,见女儿哭了,亦是心疼,不再追问,上前抚了抚她的小脑袋,将她拢进怀里。

书铺歇业后姜姮与崔氏兄妹聚在一起商量,想了个法子要把这人逮出来。

就是让晏晏如常出去玩,崔斌悄悄跟在她身后,看看究竟是何方神圣。

崔斌跟了几天,一无所获。倒是有一日骡客送来成车的新书,他们忙着卸货规整,一时无暇注意晏晏,又是黄昏时分,当众人忙得满头大汗淋漓时,晏晏拖着个竹篓回来了。

竹篓里有肉蛋菜,还有一方胭脂盒。

同小书生想要送姜姮的那方胭脂盒很不同,这是薄瓷烫金描宝相花的圆钵,两边缀着一对小金环,里头的胭脂膏色泽鲜亮质地细腻柔润,望之便知价值不菲。

姜姮盯着这胭脂盒看了许久,拿起来想扔出去,被崔兰若夺下。

“干什么啊?这么好的东西扔了多可惜,再者说,这种名贵的胭脂不像槐县常有的,我拿着它去各大胭脂铺问问,不就能查出来是谁买的了。”

姜姮道:“不用查了。”

她拉起晏晏的手往屋里去,崔斌在她身后提醒:“娘子,你答应了山长明日去东临书院见他,这事你没忘吧。”

姜姮叫这人搅扰得心绪紊乱,果真是忘了。

经他一提醒才想起,她长呼几口气,迫使自己凝神静气,冲崔斌道:“你把拟好的书单再检查一遍。”

崔斌点头应是,一路小跑进库房。

他虽然不善言辞,但为人敦厚细致,做事甚是妥帖。

第二日崔斌想陪着姜姮去书院,被姜姮拦下,要他在家好好看着晏晏,不许再让外人接触到她。

姜姮自己戴着帷帽,挎了个小包袱上东临山。

东临书院的山长名讳徐崇山,少年时师从名门,与帝师檀令仪系同门师兄弟,当年随檀令仪一起来槐县开办书院,规模初起时,檀令仪去了金陵推行新政,而徐崇山则一直留在槐县,苦心经营这座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