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紫苏饮(1 / 2)

初次摆摊,她们的紫苏饮是到下午才卖光,挣了近两百文,算是开了个好头。

收完摊,二人肚子也饿,便花钱买了两个胡饼。

在桥上逛着,闻着热乎乎吃食的香味,又忍不住掏钱买下炙羊肉,随后见水晶皂儿小巧精致,也尽收囊中……一来二去,钱也所剩无几。

陆萱本想阻止,可也不过是十来岁的人,根本抵不住美食的诱.惑。

直到回去路上,她才开始懊悔,嘴里却塞了一大块胡饼,手里也握着另一半流油的胡饼:“早知就不来摆摊了……”

陆琼倒没这觉悟,竹签扎了一块冒着热气的炙羊肉,闭眼嚼起这外焦里嫩的肉,一边啧啧感叹:“汴京的羊肉真不一般,烤久了也不柴,还放了香料,舌头都要腌出味来!”

炙羊肉的香味浓郁,陆萱也忍不住尝一块,肉香混杂了一股胡椒香,吃着便想不起方才的悔意。

替她们赶路的车夫也跟着馋了一路,尤其是一股风吹来,这味道便更香了,只想着赶快回去,好往肚里填点好吃的。

半个时辰后,陆琼才能落地,今日做了两趟“摇摇车”,屁股都坐僵了,下来走动走动才缓过来。

她家院子围着木栅栏,右边是口井,左边留了一块地种菜,尽是些菘菜、韭、茄子、番薯……

家里没有田地,平日的主食还要到村里的市集换,不然便是到山里采野果子,采草药换钱。

在她来之前,原身家里有几亩地,农忙后原身爹便会接些木匠活,母亲则养蚕织布,不是大富大贵之人,却也不用为吃穿发愁。

陆萱八岁时,父母便接连逝世,竞也没有别的亲人往来,那时原身才十二岁,便扛下家里重担,不仅要照顾妹妹,还要下地做农活。

本就饥一顿,饱一顿。半年后还发大水,原身她们来不及抢收,田地被淹,抱着谷子在地里哭。

最后家里断了收入,只好把地卖给别人。

操劳过久,原身为挣钱还瞒着陆萱去上山采药,遇上雨天淋湿了身子,到夜里就烧起来,寒热交加,受不住,再次醒来时便成了现在的陆琼。

还记得初见陆萱时的模样,身子瘦弱,毛发干枯,小脸还蜡黄,身上的衣裳缝得歪歪扭扭,鞋子也是不合脚。

后来才发觉她也没好到哪去。

不过如今都过去了,她们也是可以在汴京城里谋生的人!

*

有了经验,陆琼也不必像昨日般手忙脚乱,一切都有秩序地准备好,透亮的紫苏饮很快也出锅!

汴京也从寂静中醒来,早起赶路的、贩卖早点的、埠头的纤夫、桥下画舫也都动起来。

排队进了城门,陆琼跟陆萱便兴冲冲挑着紫苏饮赶去龙津桥,这回比昨日还早,卖豆腐的娘子还没来呢。

赶早的好处是清静,可摆摊的却要避开这点,陆琼见这会儿冷清,也泄了气。

许是汴京人都爱熬夜的缘故,早起的人并不多,唯有埠头的号子声还在响着。

陆萱闲得无聊,眼前的一切开始模糊,头不自觉往前倾,脑瓜子便也一坠,猛地一惊,这才算彻底清醒。

到日上三竿,食客才多起来,总算有事可忙。

“魏盼,走快点,还要赶回去……”

前来的妇人身后跟了位小娘子,跟陆萱相仿的年纪,只是看起来更加瘦小,唯有一双眼睛还透亮着。

陆萱也被吸引住,对上眼神,那人还朝她笑。

妇人还在跟陆琼交谈,用手指勾起竹筒子,颇有些嫌弃:“这竹筒子瞧着有些脏……”

陆琼心里一沉,却还是笑着:“是从山里砍下的竹节做成的,用完都会用水洗净。”

旁边确实摆着干净的木盆,里边的水也清澈,见不着一点污物。

许是没办法,那妇人便买下两份饮子,可要先尝过才肯给钱。

想着也不吃亏,陆琼便给她盛了两份,送到她手里,妇人却将剩下一份给了旁边的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