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馋的不行,自己煮了碗汤饼,也蹲在后门就着炸鱼吃。
这下可好,香味不只是飘到前巷,还溢过后巷,来陆记食铺凑热闹的人便更多。
陆琼还得忙着泡茶,食客不小心洒出桌上,从腰间撤出粗布,随手擦净就端上新茶来。
对街卖鱼的郎君也赶过来,要一碗冷淘加一份炸鱼。
引得别人笑话他:“阿枫,你不是卖鱼的,怎么还跑来这吃别人的炸鱼。”
阿枫铺子里空着人,时不时还得回头看:“鱼香都漫过街了,早食还没吃多少,就被这香味弄馋了。”
旁人也赞同:“陆掌柜家的汤饼确实好吃,今儿新炸的鱼也香。”
还没到晌午,炸鱼便全部卖光。
陆琼抽出钱筒数钱,除去买鱼的一百文,还挣了小三百,加上卖出的糕点,就是五六百。她数着一堆堆铜板,笑弯了眼,只可惜明天不一定能买到小鱼,不然还能再多赚些钱。
......
应天书院与国子监不同,是个人创办,并非官府所建,上学不仅需要才识还需收取一定费用,便有后世记载名人冷水洗脸,吃隔夜粥块。
别处书院设立与山林胜地,应天书院则在闹市中,过龙津桥便能见到书院门庭,建筑气派,巍峨壮观。
陆琼提起裙摆,迈上台阶,与书童交涉,便有人前来迎接,还好生招待:“山长今日有事外出,女郎有事可与堂长商讨。”
若说山长是校长,堂长就相当于副校长,也能总管书院一切事宜。
二人穿过影壁,从藏书阁绕到东处偏房,这一带是师生学习、生活的斋舍,院里种满银杏树,现下学生都在讲堂听讲,只余下堂长一人坐在石桌上沏茶。
见人来,堂长起身行礼。陆琼跟着回礼,便听见堂长说已经有人提过她:“沈郎君同我提起过你,还带过不少糕点来书院,味道清甜,与下月的诗会有相似之处。”
话音刚落,又道:“只是糕点样式过于少,若是千篇一律,也未免太过枯燥,就是书院学生也吃腻,像广寒糕更是见惯之品,每逢日考、月考,便有不少人相互增送。”
考试吃广寒糕,大概相当是吃油条、鸡蛋可以考满分?
陆琼只是心里想想,还是要与堂长争取一番:“诗情茶助爽,从茶饮到糕点样式,定是离不开诗意,好诗颂好茶,好茶也能作好诗。我也会重新琢磨诗会该用的茶点,譬如荷花酥就能作一首与荷花有关的诗,恰好七月也是夏月,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
堂长笑着道:“先前听沈郎君夸赞我还不信,如今这番交谈也能看出女郎是秀外慧中,有慧心巧思的女流,也是难遇的女子。”
陆琼来之前就想好措辞,不过是正常发挥罢了,也笑笑:“若是堂长愿意,余下半月,我还能细细敲打。”
堂长给她倒上一盏茶:“诗会上的茶点还请女郎好生琢磨。”
陆琼也知这事成了,按下心中喜悦,轻轻抿一口茶,好甘甜。
谈成之后便去举办诗会的地点参观,旁边就有一座荷花池,也难怪提到荷花酥就见堂长和颜悦色。收下书院给的二两定金,陆琼便开始想诗会适用的糕点。
陆琼在书院没多耽误时候,现下不过午时,街上行人依旧络绎不绝。
先前的说书先生已经换了故事,这回是讲与历史相关的故事,这个宋朝除了生活上有所不同,其余的并无多大差别。
沿着来时的路回去,便见金娘仍在桥东卖豆腐。
陆琼走上前去搭话:“金娘这豆腐真好看,白嫩嫩的。”
金娘知道她这是在打趣自己,作势要给她切一块:“既然好看,小娘子就买一块好。”
陆琼也顺势应下,指着靠中间的豆腐:“就要这块,越多水越好,不要老豆腐。”
金娘每天都做两种豆腐,一种嫩豆腐,一种老豆腐,嫩豆腐只做一板,因为比较少人吃,松软偏白,一般是用来作汤羹,口感比较细滑,用来拌糖吃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