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两人先见见彼此。
最好是有场雨,被迫躲进同一处避雨亭,淅淅沥沥的雨声中,眉眼交接,心意相许。
但徐昭夏也就是想想,她做不了天气的主,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先把明日两人要去的地方分别安排好。
到了方丈所在居室,却发现门前守了两个披戴方巾的锦衣卫,青衣上挂着铜带,还配了雁翎刀。
见到她后,两人笑着叫了声“徐姑姑。”
徐昭夏也笑了,问道:“你们指挥使也来了这里?”
“在里头呢。”其余的没再多说。
徐昭夏也知道他们这些人口风很紧,没追问他们锦衣卫来这里做什么。
其实也差不多猜到了。
事上没这么多巧合。
她没再急着进去找方丈,而是在门前等了会儿,听见木门打开后,方丈亲自送了人出来,在石阶下笑着叫了声“裴指挥使”。
裴昇扶刀走了下来,一身太后亲赐的飞鱼服耀眼夺目,满身煊赫之气。
脸上却是笑意温吞,“昭夏,你莫要再打趣我了。早听说你先来了这里,带我四处逛逛?”
徐昭夏上下打量了他几眼,也为他高兴,“升官了,行头也不一样了。好,今日我就做做裴指挥使的女使。”
裴昇跟在她身后,无奈地摇了摇头,“我可不敢,你宫里那位祖宗听见这句话该发脾气了。”
“无妨,他明日才来,听不见。”
徐昭夏摆摆手,走了会儿,领他到了座湖边的石亭,让越安退了出去。
开门见山道:“太后娘娘让你来的?”
两人交情快十年了,裴昇也没和她客气,站在栏杆边点了点头,“明日那位祖宗要来,不能出乱子,我奉娘娘之命,清去各处闲杂人等,保此地安宁。”
徐昭夏走到他身边,一齐看着湖面水波粼粼,问道:“也是要你督着他,见那位陈家娘子罢?”
裴昇没答,只是笑了下,“不说这个了。你来了这里可还住得惯?这里只有素斋吃,旁的许多物事也缺,你久住宫里,怕是不惯?我给你送些什么来?”
“按咱们两个从前的日子,哪里住不惯?”
徐昭夏想了想却又道,“若可以,就请帮我寻套最新的四书五经来。”
“你倒是真喜欢读书,那时候在内书堂就……”
裴昇话音未落,便听见有人叫指挥使,说了声“明日给你”,匆匆走了。
徐昭夏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抿了抿唇。
看样子,太后娘娘是抱着必定要撮合这门亲事的决心,想让那位祖宗实打实见过那位陈小娘子后,就将亲事敲定下来。
不接受那位祖宗拒绝。
连锦衣卫都派来了。
她只能盼着那位祖宗见过人之后,能动了心思。
隔日一早,徐昭夏天还没亮就起来操办,将昨日敲定的地方亲自走了遍,见事事安排妥当,方才赶回堂屋,拿了青盐漱牙。
此时天还没大亮,她开了窗子,见天色有些发阴,连带着竹林也绿阴阴的,想着今日会不会下雨。
最好下。
多了雨在其中做媒,再是安排好的,也像是天赐良缘。
那位祖宗也能好生动动他那颗懵懂的心。
不过……
她总还是觉得,才十七的年纪,就要谈婚论嫁了,往后就是生孩子,叫人觉得怪异。
明明还什么都不懂,问他男女之别是什么,许还答不上来。
徐昭夏无力地叹了口气。
正想着,屋外的门被人敲响了,越安还未出去,紫玉冲了去将门打开,迎了人进来。
裴昇命身后的锦衣卫把书抬进厅里。
徐昭夏见有两大箱子,里头的书用夹板护得整整齐齐的,粗眼看去,至少也有七八十本……
哑然失笑道:“裴昇,你这是将书铺里的书都搬来了罢?”
裴昇见她蹲下身子,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