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密说,“就像这个绣品,还有您看的这件木雕,都是海州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奇葩,价值连城。”
杜睿琪顺着钱密的指向看到侧面的墙上,那个空格里摆着一件很奇特的木雕:一个竹篓子里面装着几只活生生的虾蟹,竹篓子的外面爬着几只虾和蟹,虾蟹的胡须都雕刻出来了,栩栩如生!只是这样里外好几层的雕刻,杜睿琪是第一次看到,更是无法理解是怎么雕刻出来的,不得不佩服雕刻大师的精湛工艺和巧夺天工的技巧。
“与众不同的雕刻工艺!”杜睿琪说道,“这么里三层外三层的雕刻,第一次见到。”
“这就是海州雕刻的与众不同。”钱密说,“海州木雕题材内容丰富;其雕刻技法分类,有沉雕,浮雕,圆雕,通雕和锯通雕五种,通雕最为卓越,在木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您看到这件作品,就是通雕的代表作《虾蟹篓》,也是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金奖的。”
“果真是很有地方特色。”杜睿琪说,“不瞒钱总说,我啊也是个粗人,对文化没有什么研究,对岭南文化就更是不懂,今天看了钱总这么多宝贝,也算是很大增长了见识,对钱总更是刮目相看了!”杜睿琪说道。
“哎呀,杜书纪这么一说,让我钱密恨不得找个地缝给钻进去!”钱密很夸张地说道,“杜书纪博学多识的人还说是粗人,那我钱某就真是无地自容了,刚才跟杜书纪介绍的这一点点,也是钱密班门弄斧,献丑了献丑了。不过,我真心希望,杜书纪有空到我们广东各地去走走看看,相信能给杜书纪意想不到的收获。”
“好,先谢谢钱总!有机会一定去!”杜睿琪很高兴地说道。
“如果杜书纪不嫌弃,我钱某愿意来给杜书纪促成广东之行,并为您做免费的导游!”钱密进一步说道。
“呵呵,那太好了,到时候少不了麻烦钱总这个地主了!”
“那真是钱某的荣幸啊!好,期待杜书纪踏上广东的土地,我一定为您开路!”钱密很是认真地说道。
“来,杜书纪,请喝茶,请喝茶。”钱密把泡好的茶用一个精致的小镊子送到了杜睿琪的跟前。
刚才看着钱密泡茶,杜睿琪也是感慨良多。
这老广就是能来事儿,光是这茶具就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传播。这套上好木质的茶托,精雕细刻,上面刻着的荷花莲叶,也是宛如水中活莲,漂浮在茶托的四周,衬着中央的茶具,相得益彰。还有那朱红的小小的茶杯,造型优美的茶壶,组合成的这套上好的茶具,
钱密刚才冲泡的那一通程序,也是典型的海州工夫茶的程序:泡器、纳茶、侯汤、冲点、刮沫、淋罐、洒茶等完整的一道流程。看得出,钱密的动作娴熟而且显得优雅,真是有一番功夫在里面。
余河人也喝茶,但是喝的大多数的绿茶,而且是大杯冲泡。一小撮茶叶,放进杯子里,可以反复冲泡,有时一上午也就这样一泡茶就可以了。和海州工夫茶比起来,那完全是两码子事儿。人家这喝茶,就真正是在品茶,余河人喝茶,更讲究的是实在,那就是解渴,喝水。
看来,这地域的差异带来的文化差异是很大的。
杜睿琪端起小小的茶杯,闻了闻这色泽金黄的茶水,感觉到一股浓浓的茶香直沁入心田,甚是舒服。再学着钱密的样子,细细地品了一口,入口略带苦涩,但是很快就感觉到甘醇无比。和绿茶是决然不同的风味。
“呵呵,杜书纪喝得惯么?这是海州的功夫茶,冲泡的是海州龙凤山上的龙凤龙鼎香,茶味儿甘醇,但是比较浓烈,不知是否和杜书纪的口味?”钱密笑着问道。
“不错不错,是比较浓,但是很香很甘醇。”杜睿琪点着头说。
“你这海州馆果然是名不虚传啊,处处都是海州文化的展示。”杜睿琪笑着说,“连这杯茶,也这么博大精深。”
“呵呵,文化其实无处不在,衣食住行,都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彰显。今天您看到这些,在海州本地,很多东西也是习以为常的,像这工夫茶,还有一会儿我们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