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就低头吐在桌上。
“走了。”他站起身。从桌上的塑料纸巾盒抽了四五张餐巾纸。问我们要不要。我们都摇头。他擦嘴用了一张,剩下的都认真对折了塞在裤子口袋里。
还有那份五毛钱的参考消息。
*
上海南站。
我没有去过上海南站。
储标跟我说,我们以前的饭店和住的小区,拆了,后来在上面建了上海南站。
他第一次提到这件事的时候很兴奋。
我明白,那是对日新月异的变化的由衷的赞叹。国家发达了,上海腾飞了。
但是我们,错过了。
后来,他就没再主动提起。即使说了,语气里也都布满了淡淡的惆怅。惆怅到,陈兰再拿过去的事数落他。他也只是闷头不响的在一旁吃菜吃饭。
后来我长大了,我终于有资格,也有勇气同他提起这件事。
“储悦。”
“如果爸爸没了,妈妈生病,你弟弟在乡下家里学坏需要用钱,饭店经营出了问题也要用钱。你说你会怎么办?”
关店,卖房子。
还能怎么办呢。
我还是没去过上海南站。
她重叠了我人生中的一部分存在。我只要想着她,就觉得我对她是有感情的。她的影子下面折叠了我们一家人曾经的命运。
*
我比约定的时间来早了一个小时,所以转头就去了上海书城。
我并不记得清楚的路线。但没关系,反正我有时间。今天我没穿校服,里面一件春装长袖,外面再是一件加绒卫衣外套。我把拉链拉上。彻底的把自己隐藏起来的感觉,是我很喜欢的状态。
上海书城周围一条马路上,都是围绕着她而生的辐射产业链。文具店,文化主题咖啡馆,还有几家小门小户的批发店。书城里人不多,一楼是主要都是卖学习产品和文具。我直接上了二楼,又一头撞上英语培训机构的推销员。
低头,摆手,做慌张的样子,匆忙路过。
我最喜欢的当然是区。中学的时候在久久和贝塔斯曼上买了一大堆快销,那时候就是省吃俭用也要买。偏偏那个时候流行长篇连载,一套书动不动就七八本,有时候多起来,十几本都有。
我们只能跟其他几个人约定好,每个人分别买哪几册,然后再换着看。这样也很高兴。
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班上有个女孩子是哈利波特的狂热粉丝。她家境很普通,哈利波特的书算起来是当时比较贵的。
她还是咬着牙买了好几本。
后来她发现我们图学校那个破破小小的图书馆竟然也有哈利波特。她非常高兴的去把剩下没买的借来看了。
可惜人的欲望是会膨胀的。光看一看,已经不能满足她作为一个狂热粉丝心理了。
她选择了拿。
带着借书证,趁着午休时间,若无其事的去图书馆转了一圈,然后两手空空的出来。
我就跟在她身后。
听她跟门口协助登记的学生随口抱怨了一句。
“怎么都没有什么好看的书呢。”
因为那本好看的书,已经夹在她的裤腰上,藏在了她的厚外套下。被她神不知鬼不觉的带出了图书馆。
这个女孩子本来是我们班上的才女。我因为语文不错,所以我和她都是语文老师比较看重的学生。我嘴上从来不说,但其实一直都挺欣赏和佩服她的,私底下也会跟着暗暗较劲。
她这篇文章思路这么新颖,我怎么没有想到?
她竟然读过《呼啸山庄》还有《简爱》?
她的理解是满分?她肯定在做大家都没有的练习。
无数个课间,我不会不经意地路过她的位置。会想要打探,她在看什么书?在做什么练习?我们理所当然的没有成为什么好朋友,在竞争关系的基础上保持着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感,已经实属不易。
我欣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