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起浪(2 / 3)

刚一上马,烈风便迫不及待地扬蹄嘶鸣,管也不管准备叮嘱的李管家,倏地回转身子,冲府门方向而去。

一般来讲,烈风跑得并不快,它上了年纪也开始注重休养生息,尤其是腿上关节的地方。

今日却撒了欢儿似的跑。

而且目的明确,直往一个方向而去。

将军府本来不在皇城之中,是四年前仇红卸甲归京之时,梁帝金口玉言,特给她的恩典,将将军府挪移至鸿胪寺以南,特纳入皇城警戒范围之内。

既是方便她入宫,又是方便她跑马。

沙苑在皇城以北,出将军府门直行即可,梁帝有令,特许一路畅通无阻。

而烈风却未向北而去,反倒是一路向南,奔皇城外而走。

仇红微生疑虑,这并不是去往沙苑的路,而是往外郭城。

仇红心下一动。

外郭城一百零九坊,一百五十五座寺观,烈风一路驰骋,循着佛香而去,路无婉转,一直领着她到了凌霄寺。

茉莉芬芳,树下有一人徘徊。

竟是,很久未见的萧胥。

***

十六日朝堂之上,十分热闹。

林尚书大婚一事,那日婚宴上多数官勋贵爵都悉数到场,场面之大,几年所未有。

按照后梁风俗,凡大婚者可免去当值叁日,免于政务,这是难得的福泽,林无隅却并未遵循,未休婚假,十六日卯时晨起,按时上朝。

诸官免不了一番寒暄,既夸赞林无隅勤于政务,又调侃他疏于儿女情长,如何与妻室交代。

林无隅毫无半点被调侃的不适,回得滴水不漏,字字平和。

“然西凉之事未平,无隅不能有半分松懈,家妻虽处内室,同样记挂边防大事,今日只是例行上朝而已,实在担不起诸位夸赞。”

此语一出,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如今近在眼前的西凉内乱。

西凉地处后梁以北,地广人稀,内划叁部,分为喀峰、启昭、祝叁族。喀峰、启昭皆为西凉本土所有,祝氏则是战乱之时,后梁一支北上逃难,与二族通婚繁衍而来。

在贞徽二十五年以前,叁部一统,为喀峰一族所领。

与后梁互尊互敬,通商通教,本是睦邻友好之势,却不料启昭一族始终不满与后梁平起平坐的局面,多次派人扰境,抢掠平民,制造骚乱。

后梁却无法讨要说法。

西凉土地瘠薄难以耕种,每逢严寒酷暑,常有牧民因饥饿困苦越境抢粮。

后梁只能派军镇压,却无法根治难民骚扰。

这在外交上算不得什么值得大动干戈的大事,可年年如此,再有启昭一族别有用心借题发挥,后梁也无法一忍再忍。

贞徽二十九年,赵敏领命镇守羲和关。

赵敏是有名的好战分子,面对启昭骚扰,赵敏无所畏惧,领兵直指西凉都城,以雷霆之势速攻,迟则生变。

他本意并不是攻城,只想彰显国威,解决启昭后患,令他们不敢越境,却不知此一招正中启昭下怀,喀峰见后梁起兵,也不顾往日情面,下令迎战。

西凉骑兵之雄,又颇具地势之优,命中注定,这是一番苦战。

两年过去,各有损伤,却仍未出胜负。

直到前些日子,西凉陡然内乱,才让事情出现转机。

此日,朝堂之上。

王长安身边几个兵部大臣,眉间紧蹙,相谈道:

“殊柏城如今困难,兵报来禀,情况不容乐观。”

“赵将军独守羲和关已有两年,孤军奋战,如今西凉内乱,才有了喘息的余地,也不知依太子之见,应当拍谁前去增援,将西凉一举拿下。”

“增援?如今这朝中还有谁能担此重任,哦,倒有个裴照川,万夜营在他手里,倒是不容小觑,或许值得一试。”

“裴照川...呵,简直有辱裴家门楣,看看他在前线打的仗,次次险胜,伤敌一千,也要自损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