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来历(2 / 3)

经历五帝,前三位皇帝开疆拓土,一代接一代传承,筑后梁百年基业,谋千年宏图。江山传至下一个继承人手上,才足以积累出锦元盛世的繁荣。

太祖皇帝筚路蓝缕,之后的桓、崇二帝,也延续其节俭克己、休养生息的治国之策,直到先帝登基之后,才一改从前作风,大刀阔斧地动土兴木,为感念太祖功绩,便以纪念之名兴修恒昌馆。

“我说得对不对?”

“对。”途鸣将手里的枝条打了个旋,“却也不对。”

“这之后另有隐情?”

“正是。”途鸣斩钉截铁。

“那恒昌馆兴修,是为了什么?”裴隽柳咽了咽唾沫。

“你可知,太祖建立后梁之初,靠的并不止他自己。”

裴隽柳把这番话品了半晌。

她刚想说,那必然不可能只靠他自己,又在对上途鸣视线时候,将话咽了回去。

“所以...还有谁在助他?”

途鸣却没立即回她,而是瞥了一旁魂不守舍的仇红,微皱了眉,出声道:“你想什么呢。”

仇红一直没有说话,她从上船起便独自待着,无论裴途二人聊些什么,她都不闻不问。

途鸣直觉她有事,但不打算明说。

裴隽柳倒是后知后觉,才发现仇红的沉默寡言,凑过来道:“老师!你可知道恒昌馆的来历?”

仇红被她一靠近,才回神,还来不及说什么,便对上途鸣探究的视线。

仇红一顿,顺着话道:“恒昌馆兴修,一半为了太祖皇帝,一半为了鸿烨真人。”

“鸿烨真人?”裴隽柳疑惑,“那是谁。”

“苍狩山的开山大师,宗门之长。”途鸣仍没将视线从仇红脸上挪开,“不夸张地说,太祖皇帝从前功绩,其背后有鸿烨真人一半功劳。”

“的确。”仇红自动忽略途鸣落在她脸上的眼神,接话补充道,“甚至可以这样说,恒昌馆兴修,实则就是为了供奉鸿烨真人。”

“那为何要等先帝时,恒昌馆才被修建?”

途鸣仇红对视一眼,途鸣先一步挪开眼神,仇红则回答道:“因为鸿烨真人,正是在先帝掌权期间圆寂的。”

裴隽柳恍然大悟,旋即又一拍脑袋,道,“不对啊,这真人,都历经了三帝才圆寂,他、他活了多久?”

“你倒是真不忌讳,什么都敢问。”途鸣说完,将头撇向一边,再度看向仇红。

“这个问题,恐怕没法回答你。”仇红道,“或许你去恒昌馆拜一拜真人金身,说不定他会给你托梦?”

裴隽柳当即摇头拒绝,“那还是罢了,其实我也不是那么想知道。”

说着,她又想起什么,变脸磨牙道:“老师知道得这么清楚就算了,凭什么你也知道得这么清楚。”

途鸣哼了一声,没理裴隽柳。

仇红出面解释,言简意赅道:“从开国皇帝开始,便有皇族子弟问道苍狩山,拜于真人座下,修行入禅。”

裴隽柳领悟:“那如果这个传统得以保留下来...途鸣,也该是那苍狩山上得道高人亲传的子弟了?”

途鸣再次哼了一声,以示回答。

“那这些子弟,后来都如何了?”

“这些子弟在苍狩山之后,便彻底与皇室无关了。”仇红知道裴隽柳心中所想,摇摇头,耐心解释道,“所以他们不会返回皇室,重新继承身份或勋爵,他们只能留在苍狩山,延续修道之路,直到圆寂之日。”

“原来如此。”裴隽柳啧啧两声,“那途鸣确实该去。”

途鸣懒得同她呛声。

“那,为何今日听来,这苍狩山早已失传,又突然出现,还搞得娘娘们人心惶惶?”

仇红瞄了途鸣一眼,示意他来回答。

“此事说来话长。”途鸣本不想说,但见仇红兴致缺缺,又疲乏得很,不知心头怎么了,便应下来,开口同裴隽柳解释,“简单来说,还是因为战争的缘故。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