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2 / 4)

、山西大片地区。

蒋介石素来以清剿“赤匪”为终身之目标,认为“赤匪”不除,则天下永无宁日。他本已痛恨赤匪至极,抗战时期因要全力抵御外侮才暂时没有下大力气清剿,眼下居然见到共军首先挑衅,引起战端,更是此光火不已。

就在他准备发动新一轮军事行动,给予共军迎头痛击之时,南京中央政府接到了联合国邀请各国军队的参谋总长赴美参加会议的信函。蒋介石看着这份邀请书思忱良久:抗战八年,他所控制的国军力量在一次次与日军的恶战中被消耗掉几百万之众,而赤匪的军事力量却在他和日本人费心周旋之际,见缝插针般的日夜壮大。这种如野草般疯长的力量,不能不让他感觉到如锋芒在背般的齿寒。

眼下,赤匪的背后是苏联大国的政治与军事援助,仗着苏联的支持,赤匪才得以如此嚣张的对国军发动一次次攻击。因此,以目前国内的局势,想要在军事对抗中占上风,必须要得到更强大的力量援助。那么,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只有得到美国人雄厚的军事与财力援助,凭借比赤匪先进许多倍的各式新兴武器,一定能将共军剿灭。无论如何,他都必须牢牢的拉住美国人。

考虑良久之后,蒋介石钦定了一个最合适的人选去参加这个会议。这个人,就是孙立人。孙立人的美式背景向来为美国人所欢迎,且美国军方高层都对他的军事作战能力钦赞有加。派他去美国参加会议,显然一定能得到美国方面的欢迎。虽然孙立人的才华和其在军中的地位颇让他忌惮,但,此时此刻,为了获得美国的军援,他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1945年12月初,身在广州主持整编新一军的孙立人接到了蒋介石要他于来年1月赴美参加会议的命令。命令下达后的不久,身在上海休假的狄尔森也接到了孙立人发来的要他在月底前返回广州的军令。因为孙立人定下陪同赴美的名单里,头一个就是狄尔森。

放下电报,狄尔森沉思良久,随后拨通了一个电话。十多分钟之后,他从书房里走出,脸上有着不容置疑的杀伐之色。他抬头看着屋外肃杀阴沉的天气,翻卷着的阴云浓浓的笼罩在这座城市的上空,呼啸而过的东风夹杂着尖锐的哨音,裹挟着枯枝落叶,在半空中打着圈的翻飞。这样的天气,恰似他现在的心情,痛苦、愤怒与绝然。

心情沉重的他慢慢走进卧室,一抬眼,便看见了正斜倚在榻上午睡的韩婉婷。她的脸上带着粉色的红晕,乌黑的长发散在胸前,将她的皮肤衬得越发雪白。她裹着厚厚的毛绒毯子,身体半蜷着倚靠在榻边,厚重的毯子遮住了她隆起的小腹,让她看起来根本不像一个孕妇,反倒像极了当年那个记忆中娇憨清纯的小姑娘。

他有些发怔,看着眼前静静沉睡着的她,觉得时光似乎就在这一刻倒流了十多年,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他们青葱稚嫩的少年时代。他慢慢的朝她走去,脚步放得很轻很轻,唯恐惊醒了睡梦里的美人儿。

来到她的身边,他很小心的在她榻边坐下,轻轻执起她的手,久久的凝视着她,心中满是不舍与留恋。又要走了啊……短短一个多月与她朝夕相伴,他尚未能美美的品味厮守的味道,迎来的又是不知道何时才能重逢的分离。国共之争大有越演越烈之势,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决裂的气息已经越来越重。山雨欲来风满楼,也许等他跟随军座回国之时,等待着他的不是和平安宁的岁月,而是他重新拿起枪走上战场的时刻了。

他宁愿这些都只是自己的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也不希望真的看到这一切的发生。因为,即将身为人父的他,更渴望自己的孩子降生在一个和平安稳的时代里,而不是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岁月中度过。

明知她怀有身孕,身边最希望陪伴着的人就是他。可是,他却不得不在这个时候离她而去,任由身怀六甲的她独守空闺。其实,他何尝能放心的离开,又何尝忍心?但,身为军人,军令在前,他只能做到为国尽忠,尽到一个军人的职责,却无法承担起一个丈夫、乃至一个父亲的责任。对她,他的心里永远充满了沉甸甸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