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1 / 3)

“他一个读书人,最是注重名声,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却能够冒天下之大不韪,用花上十倍的价格只为了让我逃离苦海,赔上了自己少年的名声,更是让他的父亲大发雷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都没有将我放弃。”

所以,真的不能够理解,真的不能够明白,为什么在后来,他会变化得这么多,他会为了权势,而对一个无能的她下杀手。她不懂,真的不懂,也不信,无论如何,她都想要一个真相,想要他亲口,给她一个答案。

“所以你就是因为这样而爱上他的么,那只有可能是因为你没有选择的权利罢了。”盛销心中想着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你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后的女孩子都不用再受,如果你现在投胎,按照现在的男女比例来看,以后你肯定会被人当做小公主一样宠着。

混乱的年代里,不要说柔弱没有反抗能力的女人,就算是身居高位的男人,也难以逃脱时代的风暴,那个时候的哪一个人,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是胆战心惊的苟活着?

“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对我这样好。”听了盛销的话,黄潇潇却没有反驳,只是自顾自的说道。

“他跟我说,他读书的时候,曾经很苦恼自己的能力不够,不能够追随先贤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眼看着国贫家弱,民族不保,内心总是充满着无能之感,无论是任何人,他都救不了。”

“后来他的夫子劝诫他道:孟子与齐宣王曾经有过

这样的一个故事:齐宣王有一天坐在大殿上,看见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牵牛的人回答:‘准备杀了取血祭钟’。齐宣王便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到处死刑一样。’牵牛的人问:‘那就不祭钟了吗?’齐宣王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羊来代替牛吧!”

“老百姓都认为这是齐宣王吝啬的表现,可是孟子却说:这正是大王仁德的表现,百姓们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里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况,大王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宰杀,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是啊,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了。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过,老百姓这样认为,的确也有他们的道理啊。”

孟子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

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

"我看到你受苦,便不忍心见到你受苦,所以才施以援手救你,并非是为了求得你的报答,而父亲对我有所怨怼,不过是因为关心使然,外面的人对我有所误会,不过是眼光见识不同。就连远古时代的皇者都有直面百姓指责误会一笑而过的勇气,我若与他们计较,岂不是连古人都不如?”

说到这里,她的眼前似乎浮现出那个神采飞扬的少年,纵然是趴在床上一脸的憔悴,却不能够掩饰他眼中的光芒,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即苦又乐。

听到这里,盛销莫名的有些愧疚,他的脑袋里还留着现代人的思想,什么英雄救美,什么知恩图报,却完全没有想到过那个时代的风气,以及文人的风骨,这样的话就算是他再活上十年,估计也说不出来。

或许是因为幻境之中所有的景象都是有女鬼的心情

所操控,说到这里,外面忽然之间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原本嘈杂的人群已经安静了下来,身边就好像是一部正在上演的默剧,而他们两个则是无意之中闯进的不速之客,声音逐渐离他们远去,之能恍惚的看着身边那些人物在旁边走来走去,如同傀儡一般,过着就连他们也不知道是何意义的生活。

有的人活着,他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后来,少爷终于决定要去留学,他想要去找寻救助国家的方法,想要有更多的同道之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