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提出为难之处。
主编笑笑道:“这也不难,你刚来自然有前辈带着,所谓商政时事不过就是将每日的新鲜事做个记录,这个一般会有专人提供线索。至于专题传记,因为讲求故事的完整性,所以需要负责的人持续跟进,一篇稿子可能要花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若是本地搜集不完整讯息,还需到相关地采集,以保证真实。”
云裳不知一篇专访稿下居然这般辛苦,她翻看以往的样稿,不乏社会上的重大事件跟上流人士,叹道:“想必面对这些人压力不小吧?”
“能出人物专题的都是经过对方同意的,我们才能派记者前往采访,之后再撰稿。后续还要经过被采访者的审核,在进一步修撰稿件后才会发表。不然我们也不敢随便抓个人乱写,像苏家那位可是同行之中盯得眼红的热门题材,不过人家不发话,我们连一眼都不敢多看的。”
云裳听到苏承的名字,心里动了一下,心想那确实是个不容易拿捏的题材,平州的各家报纸也只是报道一些不详实的小道消息,关于苏承比较大的新闻还真没见过。
如果自己做顺了这份工作,也许能从苏承那里拿个独家新闻也不一定。
云裳这般想着,心里还有些美滋滋。
又与主编聊了一阵,云裳觉得报社这份工作也蛮有趣,可以多涨涨见识,便敲定明天来实习。
主编留她联系地址,看到她的名字时多说了一句:“这个姓氏倒少见,名字也独特,是哪位长辈取的?”
云裳生怕被人知道跟苏承挂上钩,心里不觉紧了一下,“是我爸爸取的。”
“看来令尊也是位学识渊博之士。”
云裳笑了笑,暗道渊博是渊博,就是太古板了点。
这是云裳的头一份工作,她满心认真,回了家就开始准备。
为了能尽快上手,云裳跟着报社的前辈跑前跑后,忙起来倒没有了空闲时间,以至于半拉月都没给苏承眼色。
苏承找上门两次她都不在,倒是在某个合作商的开张剪彩仪式上逮着了。
她正拿个旧相机对着崭新的门楼咔嚓个不停,专注地连有人走近都没发觉。
许是为了出行方便,她没有穿往常的长裙,深色的裤子配了小皮鞋,驼色的马甲跟白衬衫,有点中性的味道。不过马甲收拢的腰线纤细柔和,看久了让人有些移不开眼。
苏承正诠释了这一点。
他没有即刻出声,将人从头到尾打量了一遍,等着云裳收起相机转身,他抬起手微晃,一副真巧的模样。
云裳愣了一下,旋即把相机挎在背上走过去,“你也来剪彩?”可时间好像过了,云裳猜测他是不是路过。
谁料苏承脸不红气不喘地点了下头,“迟到了。”
“……”云裳不禁感到无奈,“迟到还这么淡定,人家好歹诚意邀请你来的,快过去吧。”
“只来走个过场,有我没我一样。”苏承没当回事,揪住她的相机带子,将人拉回来,“重新来认识一下,你哪位?”
云裳对于自己新的身份有着极大的热情,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新印的名片,煞有介事地递过去,“博望报社实习记者,还请苏先生多多指教!”
苏承看着名片,微微抬眉,“这是看不上我那办公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