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醫館,頭頂太陽熱辣,狄英君瞧了眼天色,轉身往宮裡方向去。

和人約的午時三刻,杜丹出醫館後,上車直接趕往目的地香雀樓。

今日約的是先前談過幾回,走倒箕那兒海貨的洪頭兒。

倒箕是東邊一臨海小城,距京數百里遠,是處三面臨陸的勺子狀海灣,京裡能拿到的海鮮多是從那兒過來。

醇水行館而今野味、蔬食供貨還行,果物偏少。京在內陸,海鮮是稀罕貨,一些大家族有商隊貨源,偶爾吃,飯館賣的頂多河鮮。醇水要穩住名氣,必須推陳出新,珍稀的東西不可少。

洪頭兒是個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當初是在一個飯局上給人引薦認識的,杜丹與他聊過幾句,感覺人挺靠譜,正好她在尋食材,便起了合作念頭。

幾回下來,談得也夠深入,想來今日能拿到價格,更進一步。

「杜夫人,裡邊請。」洪頭兒已經等在包廂,見杜丹出現,起身相迎。

「久等了。」杜丹笑笑。

「哈哈哈,就早杜夫人一步,茶都沒來及喝。」洪頭兒豪邁笑了幾聲。

兩人客套幾句,一塊入座,洪頭兒拍拍手,夥計便開始上菜。

杜丹跟在東方穆謹身邊時,學的是食不語的規矩,但談生意卻是在酒足飯飽間,兩人邊吃飯邊說事。

杜丹與他確認不同時期的海鮮種類,以及運送時程。洪頭兒人瞧來豪邁,嘴上卻諸多保留,幾回拉交情下來,才逐漸鬆口。

今兒他終於給開了個數字,杜丹從三爺兒那裡問過,稍有個底,知曉這數字開高了。

不到獅子大開口,確是偏高,但杜丹沒意外。畢竟不是自己養的商隊,加之海鮮運送不易,洪頭兒的商隊規模亦有輸送數量的限制,若自己要的海貨多,便壓縮了對方走其他貨物的空間。

活物不比死物,難運不說,中途死了,貨損商隊得吃下,成本難預估。洪頭兒做為商隊領頭,自然將數字往高說。

杜丹沉吟,對方也沒催促。

「洪頭兒,不瞞你說,你給我這麼點量,要這數兒高了。」

「杜夫人該知道,海貨若容易運,便不是這價了。」

杜丹一笑。「確實。」她又道:「不然這樣吧,洪頭兒這個冬替我走一趟,我全拿,有損傷也算我的,你運多少我拿多少。」

「冬路難行,這價還得加。」

「可冬裡海貨好運得多呢。」

「路都走不出來,魚不死都沒用。」

事實如此直白……杜丹哭笑不得。心中感嘆,這時代的交通運輸實在太讓人無力了,真懷念上輩子的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