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环境如此,大家都修功德,长久相处下来很多时候姜恻也没有了当初肆无忌惮随心所欲的感觉,总觉得有些束手束脚,甚至连考虑这句话是否合适说这件事情都从罕见地出现变成了经常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是因为在面对大佬的时候,他必须时时刻刻思考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是否合适,也正是因为如此,魏老才会对他产生一种喜欢捏软柿子的印象,毕竟硬柿子捏了就寄了。
三是因为资源好像一直没缺过,而且就算是普通的守门人,似乎也是凭功绩按需分配,倒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是姜恻确实没在他们身上看到多少锐气。
毕竟当个人努力的成果都归集体所有,不再是做多少有多少,那么人自然是会少些动力和干劲的,这个道理历史已经验证过了。
大家都摆烂不争,其实跟内卷一样也不是好事,不管什么事,走极端总是容易出问题的,对于姜恻来说,这样当然很难有机会磨练自己口吐芬芳和阴阳怪气的专武了。
对这些人出嘴,比在网上敲键盘还没有挑战性。
除此之外,他也对假正经一说感触颇深。
因为至少从表面来看,目前见到的修士给他的感官都太不真实,太抽象了。
被挑衅是因为对方觉得自己品德差,被针对是因为闾山派跟守门人原本就有仇。
在上看到的那种走在路上有人看不顺眼就跳出来嘲讽的戏码,仔细想起来自己竟然从来没遇到过。
这实在有些不合理,毕竟在殡仪馆上班都时不时被人看不起嘴两句,结果反而修行界的大家环境却这么绿色,仔细想来却是差点意思。
回想过去,一路走来,好像自己做的才一直都是反派的事儿。
这合理吗?这正确吗?
目前遇见的最像正常人的就是娄乐山和梁知车,这也是为什么姜恻和他们接触较多的原因,至少他们更像是活生生的人。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一些小毛病也无伤大雅,本质上还是绝对意义上的高素质人群,再加上他们都是前途无量的人,以后会怎么样,其实也不好说。
姜恻抿着嘴,表情不大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