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就是粮食,贾赦曾经“教”出来的四十六个举人如今全国开花,处处带徒弟,大安早就形成了几个专门的粮食基地,各种高产田层出不穷,百姓的口粮,军队的补给倒是日日见丰。
这些人衬的得贾珍那里都没有了什么亮点,好在他也平安的过了两任,在溪县一直待了六年时间,才被调回京城,圣上也没有白劳累他,给他升了爵位,三等宁国侯,也算是光宗耀祖。
贾蓉也在南边定了亲,早就错过了不知道在那里的秦可卿,――因为太子被废的早,那秦可卿也不知道有没有出生,这宁国府只等着贾珍他们回京城就给贾蓉完婚。女孩子温婉可人,也是贾蓉偷偷看中,央求父母替他定下的人,――这贾家男儿受贾瑛影响及家规束缚,都不愿意稀里糊涂的被父母栓婚,好在贾家男人也算是开明,做母亲的也体谅儿子一辈子只能娶一回亲,都故意放水默认,甚至还帮助牵线搭桥,让儿子挑选意中人。
贾蓉老丈人是贾珍临县的同僚,官职不高,可也是踏实肯干的一个人,升迁只是早晚的事,再说荣宁二府如今也不是非要门当户对来给儿女们定亲,只看重的是对方的人品。
说到贾蓉,他都定了下来要成婚,就不得不提大些的贾琏,贾琏已经跟余家文慧姑娘成了婚,余氏很幸运,新婚有喜,如今已经诊断出来身怀有孕,贾赦、邢薇眼看就要升级做祖父、祖母。
贾琏到底没有考进士,身上只得一个举人功名,并没有打算在进一步,可他身上有爵位,如此看来却也正好,免得风头太过,让人盯着拿错找茬。
王熙凤也成功的与贾珠退婚,和亲嫁了人,柯老师不放心她,居然辞职跟着去做了陪嫁嬷嬷,因是战败国,又是上国赐婚,王熙凤为王子正妃,且是琼州国未来的王后。
这不得不提到那场战争,平郡王得胜归来,带回来还有琼州的小王子,连年的战争早就让圣上磨去了曾经的雄心壮志,知道想要把琼州吞并并没有那么容易,只要他们答应依旧与原来一样做附属国,年年上供,答应称臣,便可以豁免他们以前的怠慢之罪。
和亲似乎是必然途径,可圣上适龄的公主早嫁人,宗室君主也各种原因不愿远嫁,最后就有人提议,请圣上认义女做公主来和亲。
此去凶多吉少,非一般人不能胜任,八面玲珑,胆大心细,不怕牺牲才行。圣上倒是舍得这个身份,于是张皇榜悬赏认女。
王熙凤抓住这个机会,揭榜入宫去和亲。
因有这一举动,她与贾珠的婚事自动作废,无人敢提。
邢薇找想过王熙凤会找机会与贾珠t婚,却没有料到她如此决绝,不惜远嫁去和亲。她倒不在乎别人说她贪慕虚荣,卖侄儿媳妇求荣华富贵,可也对这位“侄儿媳妇”有了惺惺相惜的说不清的感情,同样是命运坎坷的人,她远嫁万'里,山水迢迢,此一去,恐怕有生之年再难回京城,只她这一去,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弄不好,还能弄个垂帘听政也说不定。
绝对比跟着贾珠过一辈子是另一番人生。
当时贾珠刚好满孝,他考秀才出师不利,只得了个童生,――考籍制度名存实亡,京城考生云集,众位京城试子压力实在是大的惊人,贾珠本身资质有限,再想进一步机会渺茫。
祸不单行,他“既定”的媳妇宁愿去和亲也不肯嫁他,虽然他心里原也对王熙凤不冷不热的少感情,可事实真的发生,贾珠也大受打击,着实的生了一场病。
好在那素来善良贤惠的薛家表妹在身边安抚照顾他,才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待王熙凤远嫁之后,贾珠和薛宝钗订婚,众人似乎并不意外,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陈铭早先托贾赦的福,可以在京城考举人,如今大量外地考生入京与京城的考生争名额,他的日子也难过,考虑再三,与他母亲贾玫商量了,母子几个决定回原籍,反其道而行。
贾赦和邢薇自然不会拦着他上进,送了一笔银子做盘缠,送他们母子回原籍。
陈锦哭啼啼的不肯走,只她母亲还指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