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待我之厚重。”
“娘娘贤明。”
刘娥声音刚落,便有一士大夫出列回话,“而今天幕预警,大宋百年之后必有大祸,此大祸来得突然,未尝不是女主干政牝鸡司晨的缘故。”
刘娥眼皮微抬。
——找死。
但她并未阻止士大夫的话,只把目光落在她的好大儿身上。
差不多了。
她好大儿的好脾气即将被这些空谈误国的士大夫们消磨殆尽,而之后,便是她众望所归的改革,乃至改变历史。
赵祯微微一愣。
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种生死关头,这些士大夫们想的不是如何避免未来的靖康之耻,而是催大娘娘退位。
可大娘娘退位之后呢?朝政谁来管理?
是被天幕点明一代更比一代差的他?还是空有忠心但却只会误国的士大夫们?
——这些所谓的忠心耿耿的士大夫们,什么时候才会真正为国家为百姓考虑!
士大夫的声音仍在继续,“娘娘肯还政官家,便是拨乱反正,让未来祸端消弭于无形。”
“荒谬!”
张耆气得直哆嗦,“未来的祸端跟娘娘有什么关系!分明是小人弄权才会让金人攻破汴京!”
“小人弄权?”
“不,分明是武将无用!”
“若武将能抵挡金人的攻打,我大宋官家怎会沦落至此!”
“天幕一口一个重文轻武,可若是武将有经天纬地之才,我大宋官家怎会弃他不顾?分明是武将们徒有虚名,所以官家才会重文臣而轻武将。”
“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真宗——”
“你还有脸提我父皇!”
赵祯再也忍不住,抓起御案上的东西狠狠砸在地上,“父皇签澶渊之盟时,你们何时劝过?!”
“父皇执意封禅泰山时,你们又曾谏言?!”
“父皇耗费国力应验天书之际,你们又在做什么?!”
“你们这群空有虚名的士大夫,你们所谓的忠君爱国到底是忠的谁的君?爱的谁的国?!”
“你们的直言敢谏为何永远出现在鸡毛蒜皮的事情?在关键时刻却从不出现?!”
作者有话说:
赵·破大防·祯:我再听信你们一句话,我就是脑子有坑!!!
恩,赵祯悟了,明白士大夫们靠不住,能靠得住的是自己的大娘娘刘娥,所以后面就是紧抱大娘娘的大腿求带飞,然后自己摇旗呐喊做气氛组23333
最后给宝宝们分享一个开心心的事情,我这期!终于!上了一个不错的榜单!!!
嗷嗷嗷嗷,我太开心了!!!!
这个榜单跟三大没得比,我这么兴奋多少有点没见识,但这本题材比较敏感,很好的榜单木得上,所以现在能上这个榜单我已经非常知足了!!!
恩,我一定好好码字!不辜负宝宝们的追更和编编给的榜单!!
①:《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二》:有武臣欲为偏裨,京不许,曰:“君虽材勇,然明年正月当死,恐为吾累。”
②:《开封府状》: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良家女一人准银一百锭。
第105章 刘娥
太后要重用武将!
大殿之中陷入难得的寂静。
在这个官家说一句朝臣便要在细枝末节的事情上怼十句的大殿, 没有人回答赵祯的话。
士大夫们像是震惊一贯好脾气的赵祯竟一改往日的温和对他们破口大骂,又像是在震惊赵祯竟把所有事情推在他们身上。
——他们只是臣子,只能劝诫, 却阻挡不了官家做决定。
签订澶渊之盟也好,封禅泰山也罢, 乃至天书之事都是真宗皇帝的一意孤行, 他们做到了直言敢谏的分内职责, 但却做不到更改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