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9 / 26)

,他会更小心和谨慎一点。

黄巢的军队立刻开始动员。这一次却不是去打广州,而是直接北伐。因为天幕已经说了,去那里容易得瘟疫。

黄巢手下的农民军兴致勃勃,激情澎湃,凝聚力比之前还强。

至于天幕说黄巢未来会失败,那都是好几年之后的事情了,他们一点都不担心,只要现在有饭吃就好了。

要不是会饿死,谁想去造反?

黄巢走到朱温旁边,寒暄一会之后,好奇地问:“天幕说我失败了,但后来有人彻底打败了唐军,这人是谁呢?"

朱温目前只是黄巢手下的小官,他摇摇头,老老实实地说:“一切还尚未可知。大哥你烦这个做什么,自从这天幕出现,什么东西都不一样了。想这些东西是没用的。”

黄巢心中的大石落下:“你说的对。”

他不知道的是,面前这个老老实实的小弟,未来的成就比他还大。他心心念念的唐朝终结者就是这个小弟。

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建立大梁,唐朝正式灭亡。

十天后,天幕准时播放。

唐太宗李世民这几天心情不好,谁看到子孙如此败家,心情能好?

这一天,他压低声音,向长孙皇后发牢骚:“虽然天幕提醒了朕很多未来之事,用处很多。但恐怕也让朕减寿好几

年。"

长孙皇后笑意盈盈:“瞎说,你不是说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们不应该白头偕老吗?陛下你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唐太宗李世民含笑说道:"那可不一定,要是天幕还这么气人,朕恐怕要走在你前面。"

"行行行,那陛下你别看了,省得被气。臣妾替你看,到时候转告给你就行了。"不久,天幕准时播放。

【这位帝王诗人是太原公子。】

第94章 李渊:这太原公子不是我吗?

唐朝大安宫,李世民的父亲李渊跟普通退休老头一样正在侍弄花草。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兄弟,又将父亲赶下台,李渊只能提前“享受”退休生活。

可这些年来,他想躺又躺不平,总是不甘心。李世民杀了他最心爱的儿子和十几个孙辈,又抢走了他的皇位。说不怨李世民那是假话。

他李家怎么就出了这么个残暴不堪的混世魔王?

另一方面,李渊又清楚这个儿子有多优秀,儿子把皇位坐得稳稳的,天下还被他治理得不错。可能李建成上位,做得也未必有他好。

所以李渊对李世民的心情很复杂,怨恨、骄傲、悔恨……种种情绪交杂在心中,说不清也道不明。

退休后,他怀揣着一些报复心理,天天造儿子,给李世民添了不少弟弟,尽自己的能力给他添堵。这时,李渊听到天幕说得什么太原公子,眉头一挑,腰杆下意识挺直:"这说的莫不是在下?"

天幕说了,这榜单是按照时间顺序排的,现在应该盘点到唐朝了。他出自陇西李氏,年轻时也是风华正茂的太原公子。

怎么看,这天幕说的都是自己!

至于这诗人可能是李世民,呵呵,不孝子也配?妃子含笑说道:“陛下也写过不少诗,文采斐然,确实有可能上榜。”

李渊是个非常在意门第的人,常常为出身而自傲。

他志得意满,侃侃而谈:“我们李家祖上七代都是贵族,乃是权贵中的权贵。我七岁袭爵,被封为唐国公,曾经发奋苦读,要不是忙于正事,说不定也能成为千古留名的诗人呢。"

他说的正事,自然是造反。

妃子吹捧道:“上皇乃是大唐开国君主,不用当诗人,也千古留名。”李渊自我感觉良好:"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还用说吗?"然而就在这时,天幕揭晓了这位诗人的身份。

【太原公子,裘褐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