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见不到第二天&30340;太阳。
宋仁宗&30340;曹皇后,宋英宗&30340;高皇后,宋神宗&30340;向皇后,三朝皇后组成了苏轼&30340;太后天团。
宋神宗叹了口气:“你也知道&30340;,他不支持变法,要他回来,他如何能在朝堂自容呢?”
向皇后沉默不言,也是啊,对于苏轼来说,远离朝堂风波,方才能保全性命。
..........
南宋宋孝宗听到苏轼诗集被禁,看向身旁&30340;辛弃疾:“朕听闻,徽宗年间确实禁过苏仙&30340;诗集,爱卿久在民间,你觉得这禁令有用吗?”
辛弃疾坦然回答:“之前朝廷虽然禁诗,最高悬赏了数以万计&30340;赏钱,结果越禁止传得越多,臣曾经参加酒宴,发现那些士大夫如果不会诵读东坡&30340;诗,便会被人嘲笑。”*
宋孝宗忍俊不禁:“越禁止越多……倒也是好笑。苏东坡真是广受好评&30340;大才子啊!”
“对了,朕记得太上皇也挺喜欢苏仙&30340;诗,他说苏仙是个王佐之才。如果生在这个年代,他会将他提拔到高位,让他来治国。”
宋高宗赵构曾经给死去&30340;苏轼平反,还赠予了苏轼“太师”&30340;称号。
辛弃疾沉默了一瞬,方才说道:“太上皇说得有理。”
宋高宗赵构让苏轼来治国……
难道想让苏轼当下一个蔡京吗?
.........
乾隆对这个排名倒是很满意,直接吟诗一首:“东坡先生倔强人,画禅笔阵皆相似!”
“白居易和苏东坡像是左手和右手,分不出来哪个更好,硬要选一个&30340;话,那朕只能忍痛选苏东坡了。”
“朕看这排榜单&30340;人应该是要把李白杜甫排到苏轼前面。不过朕觉得苏东坡可以排第一,李白和杜甫往后排一排,无伤大雅,更加准确。”
乾隆十五年&30340;时候,曾经让人编了一首唐宋诗人&30340;诗集——《唐宋诗醇》。
六位诗人&30340;名单是乾隆帝“御定”&30340;。
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
宋诗:苏轼、陆游。
其中他批注最多&30340;诗人是谁?答案是苏轼。
乾隆经常去苏轼曾经玩过&30340;地方游玩,隔空和苏轼唱和。他给苏轼写&30340;诗比给李杜&30340;加在一起还要多。
和珅立马拍马屁:“陛下慧眼识珠,苏轼排第一也可以。”
乾隆像是想到什么,有点惆怅:“如果父皇在&30340;话,他看苏轼上榜,一定也很高兴。”
如果说乾隆是苏轼大清第一粉头,那么他父亲雍正就是第二了。
雍正曾经亲手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珅见乾隆很忧伤,笑着转移话题:“陛下,要不要再看看苏轼&30340;《寒食帖》。”
“哈哈哈哈,拿来。”
乾隆掏出自己心爱&30340;小红印章,之前已经盖得够多了,现在还想盖,噼里啪啦又盖了一遍。
和珅吹捧:“陛下,盖得真好,苏轼如果知道九五之尊如此喜爱他&30340;作品,一定会非常高兴。”
“那是自然。”乾隆得意地笑笑。
.........
苏轼不是死后才出名&30340;,他活着&30340;时候已经蜚声国际,别说宋朝了,连辽国和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