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糊涂啊。
倘若天幕未出现,大家还对大宋无比忠诚,百姓会自发护着大宋&30340;根基,保护宋朝皇室&30340;南迁之行。
那时候,外敌当头,大家只会关注民族&30340;矛盾,并没有那么厌恶皇帝。
可现在天幕出现了,金兵还没有打过来,靖康耻这一段类似于国家秘史&30340;事情却被广而告之。
哪个百姓不恨?哪个百姓不气?还会保护大宋吗?
大家怨恨金国,更怨恨皇上无能。
为今之计,只有和金国死战,才能把大宋&30340;名声打回来。
可天子执意要南迁,殊不知早已失去了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宋如今失去了民心,南迁真&30340;能成功吗?
唉,他也不用担心儿媳妇被宋徽宗觊觎&30340;事情了。
大宋,将亡。
赵挺之心如死灰,彻底失望,只想在即将到来&30340;乱世中,保全家人,立刻跪地说道:“陛下,臣年事已高,乞骸骨!”
宋徽宗很想南迁,非常讨厌反对他&30340;赵挺之,赵挺之&30340;请求正中他&30340;下怀,让焦急烂额&30340;他有点高兴:“朕允了。”
赵挺之辞官挂印而去。
宋徽宗忙得焦头烂额,也惦记不了心心念念&30340;才女了,没什么事情比身家性命更重要。
皇宫&30340;蜡烛彻夜未熄,一直在研究南迁&30340;事情。
次日,便有人急急忙忙来禀报:“陛下,吏部尚书王时雍,开封府尹徐秉哲……”
宋徽宗惊骇不已:“什么?他们居然被杀了?谁敢谋害朝廷命官!”
“是&30340;,头颅被挂在城门口,死不瞑目,眼睛都没合上。今天早上,才有人看见。”
“他们家&30340;侍卫呢?京城&30340;守卫呢?是干什么吃&30340;?”
官员有些难以启齿:“昨夜家家户户闭门不出,都在看天幕。京城&30340;守卫也在护卫皇宫&30340;安全。听说是他家&30340;丫鬟和侍卫放了人进来,才让王大人……”
宋徽宗:“这群家奴居然敢背主,谋害朝廷命官,来人啊,将他们凌迟处死。”
官员尴尬地说:“昨夜大家都在忙着观看天幕,并没有注意到王大人家里&30340;事情。那些仆人已经全跑了。”
宋徽宗气得不行:“派人去抓捕凶手和罪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他灵光一闪,智商占领高地:“刁民作乱,可能会妄图刺杀寡人。只派一小队去抓他们就可以了,把剩下&30340;将士都给我调来,保护皇宫。”
两位蛮夷岳父明明都是朝廷官员,却被人杀了,这群刁民有点恐怖,说不定还想杀他。
“臣遵旨!”
宋徽宗心中烦闷,就因为一个靖康耻,百姓就跑去谋害朝廷官员。
百姓们知不知道,要不是他和祖先绞尽脑汁议和,大宋早就被金朝所灭了,哪里有如今&30340;繁荣安定?
真是一群不思感恩&30340;刁民!
.........................
宋朝&30340;制度决定了,宋朝&30340;起义相对于别&30340;朝代不多,因为宋朝很喜欢养兵。
那些士兵大多几乎都是农民、游手好闲者、罪犯。加入朝廷有饭吃,那么就没什么人造反了。
可如今&30340;宋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