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本是卖印花布&30340;淡季,然而今年无论是上海&30340;大街小巷,都能听见不绝于耳&30340;叫卖声。
“来来来!大减价,原价两角&30340;东洋花布,一角七分一尺,结实耐用,不褪色!”
“一角三分一尺&30340;东洋布料,你买回家,老&30340;喜,少&30340;夸,都夸你来会当家。”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九分九一尺东洋花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福祥布庄倒闭了!老板欠下一屁股债,带着他&30340;姨太太跑路了!我们没有办法,没有没有办法,只能拿着库存洋布抵工钱,原价都是三角,两角&30340;布料统统八分,统统八分……”
秦瑜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记得那么多地摊叫卖营销名句,此刻拿来用,毫无违和感。
各大报纸也用震惊体,打着东洋花布&30340;广告。
刚开始连鲁鸿达都懵逼,他明明没花钱,为什么会有人给他打广告?可有了这些广告布料就是销售蹭蹭蹭地上去了,眼看广告不行&30340;时候,鲁鸿达还自己出钱买广告,趁着能卖,他得多卖点儿,他实在压了太多货了。
大夏天,姮娥裙最最流行&30340;时候东洋布没好好叫卖,到秋天了,倒是好像是醒了过来,开始降价促销了?为什么这个时候叫卖大家是看不懂&30340;,但是这个布料满好&30340;,这种东洋布料做姮娥裙会被人说不正宗,不过给小孩子做做洋布衫裤很实惠&30340;,买了!买了!
市场上到处都是打着东洋花布名头&30340;……正宗东洋花布。
东洋花布本来打算靠低价来挤压掉低端市场&30340;华资花布,没想到华资花布居然靠着走特色,反而跟他们在中端市场直接竞争,低端市场因为华资花布跟他们&30340;竞争出现了差异化,消费花布&30340;人群出现了分层,他们也没有讨得便宜。
眼看进入淡季,正在发愁,市场上又充斥着自己&30340;花布,这些花布被买回家去,很多都是囤着了,眼见明年春夏&30340;销量也会大受影响。
这是中国,虽然贫穷,但是有四万万&30340;人口,消费量巨大,今年没占便宜,明年&30340;销量眼见又不行。
东洋人怎么能不着急?现在静下心来,却发现里面门道儿不对啊!那个鲁鸿达要是刚开始就用了现在这些卖货招数,难道还会有海东喘息&30340;机会?
田中找到了金福祥,因为金福祥是他们&30340;中间人,他是拍着胸脯保证鲁鸿达一定会尽心尽力做好这件事&30340;。
而当时他们给鲁鸿达提供这么多货,也是为了在今年春夏给海东致命一击,鲁鸿达吃了很多货,却放在仓库里,没有卖出去?选择在这个时候卖?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他们还不懂吗?
金福祥跟日本人打交道多年,面对发怒&30340;田中,他满头是汗:“田中先生,鲁鸿达肯定没有跟海东&30340;宋世范勾结,就是宋舒彦接手海东之后,对海东进行了革新。所以……”
这话让田中暴怒,一路飚金福祥听不懂&30340;脏话,这个日语翻译没翻这些脏话,捡重点说:“没有人会相信鲁桑没有跟海东勾结,你怎么来说明他最近那些高超&30340;销售手段?如果他有这个本事,他就会在一开始用了。显然他没有这个本事,但是他现在来用,那么这些主意就不是他出&30340;。是谁能给他出这么多主意?只有在西方接受良好教育&30340;宋舒彦。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