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他们这个圈子的男人们基本都还算是幸运的,不至于为了没妞的事情而烦恼,如果这都不算幸福,全国的其他男性同胞估计就要造反了。
单纯的大学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徐腾很认真的录制这张《那个夏天》的专辑,也只是单纯的缅怀一下他的青春岁月,弥补一下大学时代的那个遗憾,顾晨和陈健也是如此。
至于他们联合投资的那部大学校园+青春创业题材的《我们的创业时代》,说白了,其实也是华银财团的一次社会公关,证明徐腾当年也是奋斗过的骚年。
回到校园的生活还是很有趣的,徐腾和夏莉经常在校园的夜莺山附近散步,遇到正在私会的学弟学妹们,两人都挺亲切,偶尔有一些自拍要求,他们也不会拒绝。
此时的长江大学,已经正式和江州财经大学合并,有了211大学的牌子,徐家、华腾基金会每年依旧要为学校提供约占1/3的教学经费,省里和教育部负责另外的2/3,目前每年的总预算是在70亿左右,略低于复旦大学,在211大学中绝对名列前茅。
相比本省的两所985大学,还要高出一截。
江大、江科大、江工大、长江大学,再加上江医大,本省五大高校的格局还是很清晰的,不过,江大和江医大的合并趋势也很明显了。
在徐腾这些江州派的强力推动下,江淮科技大学的主校区迁入江州的趋势也是再所难免,最后就会变成江州四大高校与本省四大高校的重叠,形成两所211和两所985分庭抗礼的局面。
这个局面就是华腾公司以江州为总部的必要条件之一,省里在几年前就答应过徐腾,一定会做到这些。
《那个夏天》的专辑还在筹备中,第一首歌都没录制呢,《我们的创业时代》的剧本也只是刚出炉,在网上,宣传工作已经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为了宣传,徐腾还难得的上了一档综艺节目,现场自弹自唱,证明自己真的练过,大学时代玩的很嗨。
玩着玩着,徐腾自己都没有预料到,2010年的雨果奖居然被他拿了——晕,他是真没想到,他都多少年没写科幻了,居然还拿下了“最佳年度科幻长篇”的大奖。
这个,这个……有点尴尬。
抄袭啊。
《黑暗宇宙》的下集,应该也是徐腾10本科幻的最后一部,07年就在国内全部出版完毕,甚至加印了第二次,因为翻译工作有点复杂,去年底才在美国正式出版。
徐腾不得不说,雨果奖评委会也是很能作的典范,知道是世界首富的最后一部长篇科幻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弄个大奖,给徐腾做一个最终定位,顺便在全球宣传一下这个日趋冷门的文学大奖。
国内评论界众说纷纭,一直公认徐腾最强的科幻是《蓝色巨星》,毕竟改编成电影《阿凡达》以后,在全球暴敛30亿美元的总票房。
徐腾有点小尴尬,《黑暗宇宙》和大刘的《三体》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徐腾完整重叙了一个全新的故事,跳出地球文明的框架,讲述黑暗宇宙的逻辑,但在很多理论设定上,相似性还是很多。
比如说,都认为任何一个星球文明如果不能突破核聚变,就只能停留在低等层次,可一旦突破到核聚变,拥有了无限能源和无限资源,能够在星际范围内无限繁殖,就可能引来外星系高等文明的覆灭式打击。
徐腾是用《黑暗宇宙》隐射地球文明内部的大国竞争,提升到宇宙程度,展开一个高度幻想,高度残酷的宇宙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各种不同种族对生存空间,种族繁衍的终极竞争。
徐腾的观点和大刘不同,他认为一旦达到核聚变,突破星际航行的门槛,地球文明只有一个结果——沦为殖民地,被高等文明殖民统治,为高等文明的宇宙战争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派遣部队参战,执行后勤和炮灰命令。
不管怎么说,做为同类型的,《黑暗宇宙》一旦获得《雨果奖》,大刘的《三体》想要获奖,难度就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