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3 / 5)

的。东西都放在几张摞起来的高桌子上,或是狗都钻不过去的矮板凳下,让玩龙、耍狮子的,须得使些技巧才能叼走。社火一般从正月十二耍起,十六烧灯。最后收到的东西,大伙一平分了事。可一听说镇上要玩灯,麻烦就来了。扎一条龙多钱?一对狮子多钱?一副竹马多钱?一条旱船多钱?一对大肚子和尚戏柳翠面具多钱?关键还都不是一条、一对、一副的事。按民俗专家要求,万人巡游总体是十二条二十四米长的黄龙、黑龙、青龙、白龙阵,二十五对大狮子配二十五对小狮子的“百狮闹春图”;另外还有百条采莲船,百人高跷队,一百对大肚子和尚戏柳翠面具,二百副竹马,外带一千只竹鸡、一千条竹鱼;还有大小八个锣鼓队和唢呐队;再带一千根一头红一头绿的花棍,一千对彩扇,五千条红绸子,一万套上红下绿(男装)、上绿下红(女装)的彩服等。为了“上档次”,民俗专家还想把外地的大型芯子引进来,觉得这么大阵仗,没有一点高难度的东西说不过去。便又有了十二抬芯子的整体设计。内容涉及《白蛇传》《铡美案》《游西湖》《昭君出塞》《周仁回府》《柳毅传书》《麒麟送子》《吕布戏貂蝉》《桃园三结义》《三打白骨精》等内容。还有万人的劳务费。总体算下来,二百万都打不住。

这个数字可是让南归雁一下瞪大了眼睛。但“万人大巡游”的广告已打出去了。万人彩衣总得有吧?压来压去,一套衣服压到三十元,并且觉得有六七千人,也足可号称了。民俗专家搞的高难度芯子表演,其中《白蛇传》的“水斗”,本来是要租十轮大卡车做底座来表现各种水怪的,最后也只用钢筋架子把三个孩子绑上去,搞了个《断桥》场面。十二抬芯子,最终只落实了六抬,基本是两三人的造型。而彩扇、花棍、锣鼓队,都是减半的定制。本来要扎千只竹鸡、千条竹鱼,要求都是立体的形状,鸡冠子、鱼尾巴能晃动起来,最后也都印成了鸡和鱼的花纸片片,拿在手上摇一摇了事。十二条龙减成了四条,并由二十四米缩成了十六米长;一百头狮子减成了二十四头;旱船、高跷队、大肚子和尚戏柳翠,都只留下了三分之一的阵列。唯有五千条红绸子没减,但宽度和长度都做了压缩,这个成本也比较低。出游队伍总得扭起来吧,一条巴掌宽的红绸子咋说都是既省钱又花哨的道具。民俗专家气得够呛,但也不能不面对现状。就这五六十万的开销,南归雁还是希望各村都能拿一点。镇上的确没钱。要发展经济就得联手。他为此开了几次专题会议,各村的头儿都是直朝墙拐角溜,生怕与书记的目光对上。孙铁锤倒是有点大包大揽:“北斗村不要镇上一分钱,书记咋说咱咋干!”

有了这个突破口,许多事明显就好推动多了。作为总协调的安北斗说,当时在北斗村的确费神少。但事后却淘神最大,麻烦最多,这是后话。孙铁锤把事情一压下去,就发动羊蛋、狗剩、骆驼、磨凳几个,组织起过去扎过龙灯、狮子、竹马、旱船的工匠,立即到村委会,没明没黑地加班加点干起来。每天谁干多少,都有明细账目,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会一一兑现。这样不仅提前完成了任务,而且最后把个别村没能接手的大肚子和尚戏柳翠面具,也都接来裱糊好,且画得喜眉活眼的,生动传神。而安总协调在其他村,却招了不少骂,惹了不少人,都说镇上是尿尿不捉鸡巴耍大娃,没钱还敢这样拿竹竿子戳天。

无论怎样,“万人大巡游”的社火大会是如期举行了。尽管笑话漏洞百出,但五个晚上的活动,先后吸引了近十万人来参观游览。整得一些参加巡游队伍的,见烤红苕土豆、炸麻花油条、做凉皮饸饹有利可图,最后都开小差去帮家里人烧火刷碗去了。搞得玩花棍和舞扇子的队伍,有点像溃不成军的逃兵潮。关键是还嘻嘻哈哈、胡乱戳脊背踢屁股的,没个正形。队伍本来就训练不齐整,安北斗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帮着民俗专家“呛呛乞呛乞,呛呛乞呛乞呛乞”地搞了个简单行进舞蹈,加起来也就七八个动作,整了几天几夜,还是与锣鼓点没半毛钱关系。都是各走各的,像一栲栳黄豆泼出去,各自滚得无边无沿了。舞蹈起来也如同推磨、洗锅、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