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3 / 4)

长……也是一个讲法治的人。”他还替何首魁辩护了一句。

“讲法治还踢人?我看他首先不懂法。基层很多事都是这样搞坏的。说是给公家干事,干着干着就动了私刑。这三脚不处理,温如风能不再去告状,嗯?”

中石书记说是不要太强硬,但语气依然很硬邦,南归雁就再没话可说了。这时,秘书拿了一大摞文件进来,明显是帮着下逐客令的。他就急忙问了一句:“王书记,不知……我们那个‘点亮工程’,你还有啥指示?”

“去看的人多吗?”

“县上去的多,市上也不少,还有省城来的。”

“有住下消费的吗?”

“这个……还不多。资金有限,配套设施还都没搞起来。尤其是七座山的连接索道。”

“归雁,要慎重啊!我一直没明确表态,就是有些吃不准,怕一旦表态,都大张旗鼓干起来,最后落个一场热闹咋办?这些年我们吃这样的亏可不少啊!一时全县养荷兰鼠;一时几个县又都养金貂、银狐;最后杀了都没处埋去,一臭几十条沟,几十道川。山区要发展经济,难度比别人大几倍甚至几十倍都不止,都在摸索,可也折腾得够呛。本来就没钱,有时还当了小白鼠。当然我也没反对你们搞,既然已经点亮了,就亮着吧!但我建议不要再投入更多钱。我是要离开这个位置了,才慢慢感到‘领导充分肯定’这句话的分量!你很年轻,想干事是好事,可要干成几件事,实在不易啊!”中石书记说着站起来,拍着他的肩膀,把他送出了会议室。

在空荡荡的县委大院里,他突然有些不会走路了。已入大暑的盛夏,到了这阵儿还是热烘烘地蒸人。尤其才从空调房出来,一下像钻进火炉一样,身心似乎都有一股焦煳味儿。本来他是想听几句书记表扬的。没想到,中石书记心里却藏着这么深的质疑、担忧和告诫。好在书记大概没有向任何人表露过心迹。都说中石书记特别爱护下属,虽然严厉,但从来不挫伤干事者的积极性。一旦表露,县上各部局委办,一准就不会再有人去北斗镇调研、考察,甚至随时准备投入资金表示支持了。更好在,中石书记马上要退居二线了。要不然,整得他还真有点骑虎难下呢。

县委大院是三进三出的院子,大门还不在中轴线上,拐来拐去。不过他终于还是摸着门出来了。

44 下弦月

安北斗在南归雁去王中石书记那儿时,抽空找了杨艳梅一趟。不仅出租房里没人,医院也没找见。他去家里找,岳母倒是开了门,却说艳梅在值夜班,安妮也睡了,明天要上学。岳父穿着大裤衩出来照了一面,只说让进门喝点水,还问吃了没,岳母却没有放他进去的意思。他也没戳破杨艳梅今夜没值班的谎言,就离开了。

他给杨艳梅打手机,一直没人接,发信息也不回。他心里突然有点慌乱,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这毕竟是上万人口的县城,密密麻麻挤在一个由山峦围堵起的瓮底里,找人委实太难。南归雁明确讲,今晚不回北斗镇。他们在宾馆已安排了房间,却没给他登记,说得让他和艳梅借机团圆团圆。镇北漠大概是与他一起出差混搭久了,竟然也敢开他的玩笑说:“今晚这县城防震任务很重啊!”

搞得他反倒没去处了。

好在观测仪器都随身背着,天气也热得像火炉蒸烤一样。他知道,山顶在后半夜仍然是凉得要穿棉大衣的。可他只有一个选项,只能穿着半截袖衬衫,上山去了。

下弦月已瘦得只剩一张弯弓吊在天上,像一幅孩童眼中十分夸张的绘画。他朝山头爬时,天空还星云密布着。当他进入理想观测点,准备架机器时,乌云却一层层翻卷起来,直到把星空完全遮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他感到有些冷,就随手折下一些阔叶树枝,把自已包裹起来。这种事他过去也干过,甚至用干土把身子掩埋起来取过暖。他是希望乌云很快过去,谁知却迎来了豆大的暴雨,砸得他只好扛着仪器,躲到一个山崖凹槽里蜷缩着。他上下牙床打着磕绊在想:

杨艳梅今夜到底会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