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2)

杨孟英得知之后还在她这边背了不少回去喂猪,因着这样,杨孟英最近几天都没在她面前唉声叹气,反而堆起了笑脸,夸她是个做菜小能手。

这几天裴静姝也摘了不少红辣椒,铺在簸箕里晾晒在后屋檐上。农村的后屋檐一般修得很低,裴静姝踮起脚就能摸到上面的瓦片。她本来还想做一些青椒酱,可惜没有植物油,猪油又太容易凝固了。

那块地里唯一不见起色的,大概就是水稻和玉米了,现在都过了四五天,还不见发芽。旁边的南瓜藤下倒像开万圣节南瓜派对,遍地都是。

裴静姝每天早上都给土壤浇水拔野草,搞得裴静龙都笑她照顾那块地比照看珊珊还用心。

就这么过了一个周,辣椒植株枯萎,红薯藤也不再发芽,裴静姝听着金币掉落的清脆声响,满心欢喜。这次她获得了23个农场币,还有辣椒种子、南瓜种子和红薯种各一份。

既然红薯藤都已枯萎,就没有再留在土地里的必要。裴静姝扛着锄头,叫上两个小家伙一起去挖红薯。她前世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日子,一时间还觉得新奇,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枯燥难熬。大概是农村一天到晚都有农活做,她没闲情自怨自艾。

裴朝辰和顾珊珊见着大红薯,也十分雀跃,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裴静姝挖红薯,两小孩帮她把红薯上的泥土抖掉放到箩筐中。

竹林里砍竹子的裴静龙听见他们这边热闹非凡,便趁着休息走过来,见了满地的红薯,也吃了一惊,“竟然长这么大了?你这屁股大一团自留地,比得上生产队小半块土的产量了,难不成你这地底下还有什么稀世珍宝不成?”

“小姑的土里有一颗夜明珠,会化成龙飞到天上。”裴朝辰煞有介事地说。

这个特定的时代,在这种落后的乡村没有电视电影可看,倒是流传着不少神话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户贫穷人家的小孩,天天割草给地主,换粮养卧病的母亲。这位孝子发现有一处地方的草割之不尽,用锄头一挖,挖到了一颗夜明珠。这夜明珠放在米坛子里,米坛里的大米永远是满的。

但这个秘密最后被地主发现,地主想抢他的夜明珠。小孩情急之下,一口吞下夜明珠,化成蛟龙飞上天,怒吼声震倒了二十四座山。这也是附近一个名叫二十四座半边山的地名由来。

裴静姝初次听时还觉得挺有趣,裴朝辰和顾珊珊更是信以为真。

“哦?那你小姑挖到夜明珠了?”裴静龙笑问。

顾珊珊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挖出来就不会长东西了。”

裴静姝看他们越扯越远,便道:“赶紧把红薯放进箩筐中,回去我给你们做糖。”

裴朝辰眼睛一亮,边拾红薯边问:“小姑,你要给我们做什么糖?”

“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裴静姝卖着关子。

这小半块地种出来的红薯竟有满满三箩筐,裴静姝一开始新奇,后来挖得腰酸手软,掌心都磨红了。裴静龙帮她搬回去,又按她嘱咐去池塘边洗了半箩筐红薯。

裴静姝将洗净的红薯切块放入锅中,又让裴静龙帮她把前几天泡发的麦芽拿去舂碎,这一步主要是为了得麦芽汁。裴朝辰和顾珊珊两小孩对熬糖这事满怀期待,自告奋勇去烧火。

待到红薯煮熟,裴静姝将红薯碾压成泥状,再加入麦芽汁搅拌发酵。

村里玩闹的小孩见裴静龙洗了一箩筐又大又新鲜的红薯,都跟过来看热闹,没想这一看竟瞅见裴静姝在熬红薯糖。这些小孩都舍不得走了,大大小小挤满了简陋的柴房屋,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顾珊珊和裴朝辰扬眉吐气,连说话都比平时底气十足。

裴静姝见发酵得差不多了,便将锅中的红薯盛出过滤,得到的糖水原液倒入锅中,中小火加热蒸发。

说起来简单,但最后这一步却是最耗费时间的,因为糖水这东西大火会糊掉,只能小火慢慢熬,等水分挥发得差不多了,才能浓缩成粘稠的糖浆。

邻里的小孩都像在这里扎了根,一直不肯离去,个个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