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1 / 2)

萧野收敛了心性,翻身躺在花芜身侧,伸手一捞,将她的身子板侧,缩进自己怀里。

紧紧抱着。

鼻息在她身后重重吐纳,“睡吧,明日去昌南县。”

窄小的床面,约莫只容得下二人平身躺着。

花芜感受到了身后的炙热,连同自己的脊背,也被熨得微微冒汗。

浓稠的情绪渐渐散去,她也的确累了,就着喷薄在耳背的微痒气息,沉沉地阖上了眼。

-

金秋十月的风光大抵算得上是这查案旅途中的唯一嘉赏。

马车驰骋过金灿灿的稻谷田,又过层林尽染的山林。

阳光馨甜香暖,微风和煦轻柔。

他们要到昌南县,找到一名老妪。

据崔淼所言,老妪的丈夫当年曾经参与了昌南河堤的修筑,而后便是死于河道冲毁后的洪水中。

“崔淼说老妪门前有棵大槐树,是在金城河堤修成那日栽下的。”

当年昌南河堤被毁后,圣上震怒,命人重修河堤,更名为“金城河堤”,寓意永固。

按照崔淼给的地址,花芜和萧野很快便找到了种在金城河堤边上的大槐树。

可是槐树下的人家,木门从外头落了锁。

更令花芜预感不好的是,这座空空的屋子没有透出半点生气。

“你们是刘婆婆家的什么人?”

就在花芜和萧野在门前徘徊的时候,一妇人路过,好心多问了一句。

“哦,大娘,住这的刘婆婆是我的姨婆,我奶奶的妹妹,两人自小情义好,只是嫁人之后,断了来往,奶奶心中牵挂,多方辗转才打听到姨婆住在此处,便叫了我和表哥前来认亲。”

大娘打量了这对表兄弟一眼,“噢……这样啊。”

心里却道:那刘婆婆生着三角眼,塌鼻梁,想不到会有长相这般标致的亲戚。

“哎,可是你们来得不巧啊。”

花芜:“怎么,姨婆出门了吗?”

“嗐,也算是吧,你姨婆出远门了,哎……不会再回来了。”

一方打听,花芜方知,原来刘婆婆竟在半个月前不慎在门前摔了一跤,磕到了额角,血流不止,猝然离世。

热心大娘道:“刘婆婆出事后,她的孙子回来了一趟,简单给她办的后事。”

“烦请细说。”萧野给了她一粒金豆子。

大娘眉开眼笑,继而说道刘婆婆性子内敛,独来独往,不怎么同邻里攀谈交际,大家并不清楚她家里还有什么人。

只不过,她一介清贫寡妇,家里根本就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算是有人来认亲,也绝不是图她什么。

这个时候回来,还得自掏腰包给她发丧,是个赔钱的买卖。

故而大家虽然觉得意外,却也都没起过疑心。

说到这里,大娘不禁感慨,这生前无人问津,死后倒是来了不少亲戚。

一大早赶了近一日的路程,却得了这么一个结果。

花芜心中不免失落。

崔淼让他们来找此人,却不知此人早已离世。

或许正如赵学颖所说,山水先生崇尚自然,入了山林隐修,崔淼在这半个月里遁入山林,这才错过了这一重要信息。

而如今这大槐树下的屋子上了锁,也没有再进去的必要了。

因为热心大娘说刘婆婆离世后,她的孙子当着邻里街坊的面给收拾了她的遗物,大部分都跟着埋到了地下。

当时亦有人证明,曾在不久前见过这位少年郎出现在刘婆婆家中。

这么来看,应当确是孙子无疑。

而她的孙子花了几两银子给她治丧,却只带走了刘婆婆遗物中一块最不值钱的石头。

-

一块最不值钱的石头?

花芜站在宏伟的金城河堤上,遥望两岸。

此时并非汛季,河堤下方的分流口只有清清浅浅的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