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他应了一声,从中抽出了一部分钱,却没有全部拿走。

也因着刘磊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染上的坏毛病,附近有孕妇的人家都不跟他们家来往了。

土豆已经被炖烂了,融入西红柿的汤汁之中,用这个汤来拌米饭,姜菱能干掉两碗饭。

因姜菱爱吃西红柿,恐天冷后吃不到,八月末的时候宋观书买了一筐西红柿,在锅里熬煮成西红柿酱,放进罐头瓶里密封,这样冬天也能吃到。

她从来没有注意过原身什么时候过生日。

“很好看的,上周五讲的是你们住的钢铁厂家属院发生的事情,咱们北城女公安根据报纸上的描述锁定凶手画像。”

方老太和孙老头结婚以后,她搬到了孙老头家,方家的房子就空了出来。

能看出来作者并非内部人员,却对于案件的了解比普通百姓稍多,再加上了一些演绎的成分在,如果不是名字过于相似,可能没人会想到月亮是她。

这一点确实,院子里还住着其他人,生活上有很多不方便之处。

姜菱没忍住白了他一眼,“也不是你想搬就能搬的好吧,日化厂的家属院多是两三代人挤在一个二三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自己家人都不够住,怎么可能出租或者对外出售呢。”

老唐在一旁提醒她道,“你给北城写信没用,你得给作者写信。”

效果虽然不是特别明显,却也是个好的开始。

原来她这么厌恶家属楼,宋观书笑了笑,“好,那就不搬去日化厂家属楼。”

宋观书托她保管的钱就放在一旁,姜菱顺便数了下这些钱,全部放到宋观书面前。

不过姜菱也有一些建议,“新厂子没有名气,可以同时生产一些试用装,顾客尝试过以后,发现你们的产品不比国营厂的差,还更加的物美价廉,就会愿意购买。”

两口子带着行李出门,格外引人注目,坐在后门口的刘老太看见后忍不住冷嘲热讽,“呦,这是下岗以后付不起房租,要去睡大马路了。”

给姜菱吓了一跳,好端端怎么就要搬家呢。

报社主编本来是卖熟人一个面子,让她朋友在周五的封底开一个小专栏,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每周五的晚报销量相对其他六天略高。

姜菱已经亲亲热热地冲过去,“婉月姐,你怎么来了。”

“满意得不得了。”姜菱从兜里掏出一毛钱给他,“老板给你的小费,省着点花,拿去置办三道肉菜,咱好好庆祝一下搬家,剩下的钱也不要浪费,给自己买套新衣服穿,再去买双新鞋子。”

跟刘老太一样想法的邻居不在少数,不过大家最多也就在背后讲两句风凉话。像她这种,当面说坏话的奇葩还是少数。

还没走回家,就看见门口站着一人,宋观书的眉毛微不可察地拧起。

姜菱只看了一眼标题,就看向了晚报上其他版面的内容,耳边听着同事们夸赞女公安月亮有勇有谋。

“好,我会跟李桂说。”

他倒是不掩饰这个了。

其实还有一些厂里的工人子弟家里房子不够住,找到方老太想要借住房子。

姜菱坐在炕上开开心心地试鞋子,宋观书找来了两张废纸,让她踩在脚下走两步。

佟婉月意有所指:“鞋要穿合脚的,男人要找合适的,不合适一定要换,千万不要委屈了自己。”

姜菱小鸡啄米般点头,“我知道的,这个鞋子非常合适,婉月姐你挑的鞋子真舒服,比我买的所有鞋子都舒服。”

她踮起脚给佟婉月看新鞋子上身的效果,姜菱嘴巴甜,佟婉月被她哄得笑弯了眼。

然而佟婉月说那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她穿合适的鞋子,见姜菱不开窍,她语气温柔的问,“你今天过生日,他给你买了什么?不会没有给你买吧?”

第 59 章 第 59 章

如果宋观书连姜菱的生日都不记得,那就证明他表现出来地在意都是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