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2)

太监嗻了一声,出去传旨。

然后就有四五个太监拥上来,伺候乾隆喝茶、上厕所、换衣裳换鞋子、洗脸洗手,动作十分麻利。

这边收拾好了,那边的桌子上也摆好了晚膳,请乾隆过去到主位坐下。

魏敏思忖着,试探地走过去,那些太监也精怪,默默给她让出了一条路。

魏敏走到乾隆身边,挽起袖子,拿起公筷,打算侍膳。

却不料乾隆看她一眼:“你洗手了吗?”

魏敏:“……没有。”

不过片刻,就有太监飞快但稳当地端了热水和干净毛巾来,供她洗手,还给她换了一双公筷。

魏敏执起公筷,脑子里突然出现一句不合时宜的吐槽。

人果然比人工智能好用,狗头.jpg。

她嘴角几不可见地弯了弯,赶紧凝神,细细观察乾隆的微表情。

伺候嘉妃多年,她侍膳的本事可谓炉火纯青,能轻易地从他的眼神中解读出他想要吃的菜,夹了放在他面前的碟子里。

还有另一侧侍膳太监的配合,替她查漏补缺,这一顿饭有惊无险地伺候完了。

吃完饭,乾隆冲她招手:“你跟我来。”

魏敏跟着他穿过一道又一道槅扇门,来到一间小屋子前面,上方挂一匾额,写着‘长春书屋’四个大字。

魏敏走进去,情不自禁地咦了一声:“好多镜子。”

弘历应声回头,只见那桃花般的少女站在门口,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好奇地看来看去,透着十足的鲜活美好。

“进来。”他笑呵呵招手,“你觉得这屋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魏敏看了一圈,试探着回答:“看着特别宽敞,特别明亮?”

弘历点头:“对了,这就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制造出的效果。”

他在屋子里踱步,身影时不时在某个镜面上穿梭而过:“这间长春书屋实际大小只有两厘半,视觉效果却大了一倍。”

他侃侃而谈,告诉魏敏早上和晚上的光线分别是从哪个窗户进来的,通过哪面镜子反射,照亮了哪些地方,使得屋子里一整天都能保持光线明亮,比蜡烛好使多了。

魏敏虽然懂得原理,但实际应用上的细节却有诸多新鲜巧妙之处,所以也听得津津有味。

弘历瞧着她的神情,反而觉得新奇:“你竟然都听得懂?”

魏敏:“……”

魏敏装出一副娇憨无辜的模样:“这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太阳光么,每天都能看到。奴才伺候嘉主子梳妆,若是镜子的角度不好,要么亮得晃眼睛,要么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见。这便是如皇上所说的,对光线的用法不对。”

弘历微怔,又释然一笑:“是这样。”

魏敏看出他喜欢聊这些,便走到南边的一面墙前,故作惊讶道:“好奇怪,奴才在远处瞧时,以为这墙上悬空飘着许多古玩,还以为是什么仙法,走近了再看,居然又像是画了。”

弘历忍俊不禁。

他走过去,眼中浮起一丝怀念:“这是皇父的一项爱好,令人将古玩绘制在纸上,再层层粘合,做成较硬的板料,剪裁成型,再嵌入墙面的走槽内*,远看像是实物,近看却又是一副画。皇父勤于政事,无暇出去游玩,只能让人做些有趣的东西送来,疲劳时赏玩一番,也算解闷了。”

魏敏没有说话,事涉雍正,一位皇帝,不是她这个身份能评价的。

好在弘历也只是感叹一句。

他走到书案后面,拈起一张纸铺平,拿起镇纸在角落处一压:“过来,给朕磨墨。”

魏敏走过去,挽起袖子,往砚台里滴了三滴水,

拿起墨条力道均匀且快速地研磨起来。

弘历在架子上挑了根毛笔,沾满墨水,在纸上大开大合画好了背景和框架,再重新挑选一根毛笔,沾上别的颜色颜料,在背景和框架内填充细节,如此不断重复。

他仿佛早就想好了,走笔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