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底是哪里不同,他又说不上来,只能悻悻道:“我就跟你说说罢了,还真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你先休息吧,我去下头喂喂马。”
兰山君等他走了,将门关上,倒是心绪难平。
淮陵郁清梧,她是知晓的。
她被关在淮陵的那座屋子,窗户是钉死的。如此,白天黑夜,春夏秋冬,都与她无关了。她睁眼闭眼,俱是黑漆漆一片。直到有一天,窗户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缝隙,在天极好的时候,也能有光从缝隙里面透进来。
虽然只有一缕,却对她而言已经够了,恍若老天恩赐。
她想,有了这缕光,日子总是在朝好的一面去。她更加努力的活着,天可怜她,又让她在角落里摸到了一本书。
她如获至宝,急匆匆爬到窗边,举起书本,迎着那缕光,艰难的一个字一个字去读。
那是一本札记。里头记着一个少年人六岁到十六岁的细碎日常,或偷懒被骂,或凌云之志,都记在了上面。
靠着这本札记,她曾渡过难熬的一个夏季。她慢慢吞吞,不舍不愿,反反复复的读完所有的字,用了三个月才翻到最后一页。
最后一页,少年人离开淮陵去洛阳赶考,也落下了自己的名姓。
淮陵,郁清梧。
她倒是在洛阳听闻过这个人。大家都说他欺师灭祖,谈权谋利,最后被他的恩师邬阁老亲自斩首在断头台上时,兰山君还碰巧看见过。
那是他们唯一一次相遇。
是她被捆去淮陵的前几天。
那日,也有这般的漫天大雪。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4-04-26 17:29:19~2024-05-07 21:46: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沈眠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3 ? 偏我来时不遇春(3)
◎今日一去,重回洛阳,遥望君好。◎
夜寒,风雪犹如挦绵扯絮。
郁清梧展开他家先生邬庆川寄送到驿站的书信。
都是家信。一封写已经为他在洛阳购置了宅院,就等他去住了。一封写近日做了几首好诗,但总觉得有些韵脚没写好。最近的一封甚至抱怨吃遍洛阳的蜀州菜却找不到一个正宗的。
零零碎碎写了许多,想到什么写什么,又迫不及待的送过来,可见先生确实是思念他紧了。
郁清梧心下开怀,将信仔仔细细折好收袖子里后,便开始提笔写日录。
他从六岁起就有写日录的习惯,这么多年一直坚持,鲜少落下过。但年少的事情尚且能直言写到日录里,做官之后,却不能如此写真话了。
他便将不好明说的事情隐去,不写经过,只写下一两句感慨。
今日也是一般的,先直白写大雪封路行走不易,路上吃食变贵。再隐去驿站里的见闻,无头无尾在纸上写道,“行至驿站,无缘无故被一狗狂吠,实在是晦气。”
想了想,又想起兰三狗身边始终不发一言的兰姑娘,便继续写道:“佳人与狗,并不相同。”
虽然兰姑娘最开始看他那一眼着实古怪了些,后头也一直垂头敛眉,但他看得出,她对他毫无嫌弃厌恶之意。
而后又琢磨着那古怪的眼神,却又琢磨不出意味来,只能先搁笔,在屋中踱步,另盘算起自己到洛阳要做的事情,等到回神时,已经是寅时了,天方大白。
他脱了衣裳上床睡觉,刚闭上眼睛,却突然福临心至一般,猛的一个机灵爬起来研墨,然后斟酌提笔:“廊下初相遇,疑我是故人。”
但他确实不认识她。是什么时候碰见过却忘记了吗?
应该也不会。兰姑娘一双眼睛长得极好,眉眼英气,带有飒飒爽利之风,更有一股若隐若无的杀气,想来他见过就不会忘记。
那就不想了,他向来不